仿佛是歷史賦予的使命,讓東風航盛有這樣的機會,在主機廠和零部件共同的需求驅動下,專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專注于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并將目標直指“中國的博世”。
任正非在2018年的一次內部講話中說到,“不要把當前形勢看得過于悲觀,目前我們最重要是苦練內功,提高能力和效率,才能應對社會和時代的發展”。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國家政策的調整和國際形勢的變化而怨聲載道,而鄭春陽卻說,國家的產業政策是指出方向,是營造環境,是提供助力,作為企業,應該在制定經營策略時回歸企業經營的本質,那就是腳踏實地,做好實業。
這是企業家的責任,更是企業的責任。
東風航盛(武漢)汽車控制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春陽
懂得沉淀,是一種境界
將自主品牌和自主技術開發視為生命,讓航盛電子具備了強大的生產制造和研發能力。26年來,專注于汽車電子技術積累和沉淀的航盛電子,其核心競爭力體現在企業的系統整合、穩定的質量保證體系、嚴格的開發流程和新技術的攻關能力上,而這也正是航盛電子立志做“汽車電子行業的華為”的底氣所在。
鄭春陽介紹說,從成立之初,航盛電子就始終專注于汽車電子產品的開發和應用,在經過了十幾年的積淀之后,隨著汽車技術的不斷升級,逐步實現由常規產品向新能源、高科技產品轉型,從而打造出企業的戰略實力。2010年,公司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并在電控系統上屢有突破。
也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東風航盛應運而生。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汽車工業制造史短得可憐。特別是在傳統內燃機領域,無論是整車制造還是汽車零部件,中國企業都沒有優勢可言,而在新能源汽車帶來的新一輪汽車工業革命中,我們卻有幸與有著百年歷史的汽車界巨頭,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仿佛是歷史賦予的使命,讓東風航盛有這樣的機會,在主機廠和零部件共同的需求驅動下,專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專注于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并將目標直指“中國的博世”。
正視自己,是一種勇氣
在困難面前,唯堅定信念,英勇前行,方能走向光明。
2018年5月29日,由東風電動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航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出資成立的東風航盛(武漢)汽車控制系統有限公司,在東風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正式掛牌。
為搶占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制高點,東風航盛開始了一段新的征程,而這段征程的起點,恰逢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變革。
從2009年到2013年,大量的新能源產業扶植政策不斷出臺,形成了強大的動力,“普惠式”的補貼驅動著整個行業以不正常的速度和形式向前發展,也造成了市場急功近利,近乎畸形。當2018年產業政策調整后,行業逐漸趨于冷靜,從單一的政策驅動,切換到了政策鼓勵和市場驅動的“雙引擎”系統。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調整有利于整個行業的理性發展,但快速變化的市場節奏,在短時期內又造就了非理性的市場和多樣化的客戶需求,不斷倒逼企業縮短產品的開發周期。
這是東風航盛在初入行業時面臨的最大挑戰。
托爾斯泰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大多數人都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沒人想改變自己。”
當我們無法改變政策時,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觀念、正視自己,并通過自己的認知和努力形成一套正確的方法,應對快速改變的外界環境,做到游刃有余。這套正確的方法,叫“標準化”。鄭春陽這樣說道。
不斷收集客戶需求,將產品進行平臺化打造,并將技術模塊標準化,進而形成多樣化的組合,以滿足市場需求,實現柔性化生產。東風航盛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加快反應速度,適應市場變化,滿足客戶需求,從產品開發到品質管控,形成了企業強大而穩定的核心競爭力。
高屋建瓴,是一種責任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但無論企業規模大小,都應該建立企業發展的目標,立好標桿,找到差距,再腳踏實地地不斷改進、穩步提升,這是任何一個企業都應該遵循的規律。
東風航盛的目標就是成為優秀的、國際化的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制造商,與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同臺競技。
在談到這一點時,鄭春陽的語調波瀾不驚,也讓人有理由相信,這并不是空談,而是企業在清醒思考后得出的客觀結論。
鄭春陽說,要想成為國際品牌的全球供應商,對于企業的研發能力、生產能力、品控能力,包括售后服務保障體系都有嚴格的要求。東風航盛現階段的任務,就是打基礎、練內功,找準定位,集中優勢資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自己擅長的事。
這對企業的決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能夠生存和保持增長的根本,在于精準的產品定位,在做新做強的同時更加強調專業化分工,集中發揮企業優勢。布局過于大而全,擴張過于迅猛,都會在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增加經營風險。
“不要用行動上的勤奮,去代替思維上的懶惰。”鄭春陽說,選準前進的方向是決策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出現了20多年來的首次下滑,2019年這一趨勢仍在繼續,2020年對于企業來說,仍將是非常困難的一年。當企業沉下心來,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需求而非政策補貼合理定義產品時,產品需求的準確性、產品的可延續性和市場周期的可持續性才會得到充分的保證,產品的迭代速度也會進入合理的范圍之內。這樣才能夠產生激勵效應,依靠產品利潤維持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鄭春陽預計,行業將在2011、2012年重新起步,趨于良性發展。
社會、企業和個人共存共生于科技大潮的變革中,從追趕到引領,從適應到創新,這三者始終相輔相成,被科技改變著,也改變著科技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