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7日,是值得日盈銘記的日子。這一天,一貫低調的是蓉珠,難得地穿起了一襲紅衣,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敲響了主板上市的鐘聲,宣告日盈正式進入資本市場新時代。
那一刻,面對繽紛的禮花、如雷的掌聲和閃爍的鎂光燈,看著大屏幕上的股價開始跳動,是蓉珠內心波瀾起伏:19年風雨兼程,從追隨到引領,從仰望到比肩,從一家負債累累的鄉土小企業到成功登陸A股市場......
命運似乎在經意或不經意間,推著是蓉珠踏上了中國汽車強國之路的漫漫征程。
走上企業轉制的“風口浪尖”
“絕境求生”吹落黃沙始見金
似乎一夜之間,是蓉珠實現了白手起家的創富神話。
就像過去十多年間,馬云、馬化騰、張朝陽、李彥宏等“數字英雄”創造的財富神話一樣。諸如“馬云在衛生間6分鐘搞定風險投資”的故事被人們奉為經典,人們似乎再也不記得1995年那個四處碰壁的馬云了。
吹落黃沙始見金,每個企業,都有一部屬于自己的創業史。或轟轟烈烈幾起幾落,或籍籍無名起于毫末。“創富神話”的背后,往往是一段被人忽視的錚錚鐵骨披荊斬棘的艱難歲月。19歲那年,剛剛高中畢業的是蓉珠,進了常州接插件總廠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沖床工。肯吃苦,善鉆研,是工友們對她的評價。從沖床工,到打字員,再到銷售科內勤,是蓉珠不斷挑戰自己。上世紀80年代,交通遠沒有現在方便,從常州坐火車去南京有時要用上一天時間,早上出門,晚上才能趕到。舍不得花錢,就住6元錢一晚的小旅館,吃最便宜的飯菜,第二天辦完事情再連夜趕回家,到家常常已是凌晨時分。公交早就沒有了,
出租車更是不可能,只好坐“摩的”。在南京做銷售期間,她甚至一邊帶著年幼的孩子,一邊完成了河海大學經濟管理的大專、本科課程。常常這廂剛放下工作,那廂又挑燈夜讀。到1994年,廠里完成1000萬元的銷售額,她跑下的業務就有600萬元。
1994年,企業改制的改革浪潮把時任銷售科長的是蓉珠推到了風尖浪口,憑著一股“女人不服輸”的信念,她咬牙借款200萬元買下了自己工作了十幾年的工廠,成為橫山橋鎮上第一位鄉鎮企業轉制的私營廠長,一度成為當地“引領創新風氣之先,搶占改革開放先機”的風云人物。
從“打工妹”到“廠長”,正當她躊躇滿志準備大展拳腳之時,困難和問題接踵而來。“當時轉制后留給我的,是150名職工、5畝地、89萬元虧損以及500萬元的貸款。”轉制遺留下來的6場債務官司,使是蓉珠生平第一次坐到了被告席上。緊接著,財務拿著1.5萬元的賬面,告訴她距離過年發工資只有3個月了,于是,剛下被告席的她,又走上了四處追債的道路。
冬夜的凌晨2點,寒風凜冽,是蓉珠已經坐上開往南京的列車。7點多,她已經在客戶的財務室門口等候了。憑著一股韌勁,她在3個月內追回380萬元應收款,讓廠里的職工安心過了個好年。
在陣痛中改制,在改革中勃發。燃眉之急一一解決,是蓉珠開始積極籌措資金,努力開拓市場,大膽開發新品;同時,在內部進行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1995年底,工廠實現扭虧為盈。短短3年,是蓉珠就還清了所有欠款,使企業輕裝上陣,企業生產步入良性循環。
現在的是蓉珠,已經可以云淡風輕地講述這段“谷底的歲月”。而只有真正經歷過“鳳凰涅槃”的人,才能體會:最嬌艷的花朵總是生長在在最黑的土地上,那些最偉岸挺拔的樹總是在最陡峭的巖石中扎根,昂首向天。“在困境中堅持求生,就是日盈一直以來秉承的精神。”是蓉珠說。
“二次創業”瞄準汽車零部件行業
“實力說話”獲取一張張“通行證”
1998年,日盈成立,以生產摩托車線束和連接器為主,逐漸成為國內最大的摩托車線束供應商。
2000年前后,關于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行業判斷已經出現。與此同時,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起步較晚,跨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則憑借其擁有的先進零部件設計和研發技術、與整車制造商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或其本身便是源自外資整車品牌等先行優勢,在我國關鍵汽車零部件制造領域起到主導作用。

短時間內大量密集資金投入,是蓉珠以“孤注一擲”的勇氣,承擔著前所未有的風險。慶幸的是,一路征程一路歌,現實也正像大海一樣,包容著滿懷創業激情的人們。就是這一“孤注一擲”的決定,讓日盈在2005年獲得了汽車行業第一張頗具分量的“通行證”。“
在日盈發展史上,2005年是必須濃墨重彩的一年。”是蓉珠說,就在這一年,日盈進入了大眾的全球供應商體系;就在這一年,日盈登上了每年25%以上的增速列車,即便在金融危機的那一年,這輛快速行駛的列車也沒有放緩速度。此后,企業又建成江蘇省車用洗滌系統技術研發中心,并在常州本部、上海、德國設立了三大研發中心,與上海同濟大學汽車學院等科研院所強強聯手。通過人才引進、技術升級、產品創新,不斷開發各類新型智能化汽車電子產品。引進精益管理和項目管理,導入先進的質量管理體系,不斷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先后通過ISO/TS16949質量體系、ISO14001環境體系和OHSA18001職業健康認證體系,多種產品已通過了美國UL、E-mark和CE認證,收獲了“中國汽車電子電器電機行業十佳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優秀民營企業”、“江蘇省著名商標”等多項榮譽。

現任江蘇日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的姚鑫,就是日盈“筑巢引鳳”的典型。在汽車行業有將近二十年的工作經歷的姚鑫,一直在上海工作、生活,2012年加入日盈,負責生產和研發。有著多年汽車電子軟件開發經驗的鐘斯通,加入了江蘇日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發中心,主要負責汽車電子傳感器研發......“正是這些源源不斷的高技能人才的加盟,為日盈的創新發展帶來了不竭的動力。”是蓉珠說。
“曾經,面對奧迪、大眾、通用等國際知名企業,我們是一種仰望的姿態;現在,我們用實力征服了荊棘與坎坷,掌握了行業話語權,成為彼此的合作伙伴。”如今,日盈已擁有江蘇常州、廣東江門、吉林長春三大生產基地,覆蓋長三角、珠三角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產品涵蓋清洗系統、精密注塑、汽車電子、車用線束等四大類型,是國內首批研發汽車洗滌系統產品并批量供貨的本土企業之一。在汽車洗滌系統領域,已成為一汽大眾、上汽大眾、上汽通用、重慶長安、上海汽車和一汽紅旗的配套供應商,并已通過長安福特、上海沃爾沃、吉利、北京汽車、重慶力帆、海南馬自達和眾泰的供應商資質認證。
借得上市“東風”行萬里
追夢路上不負發展“好春光”
從2012年啟動上市,到2017年登陸A股市場,日盈的上市之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其實上市的萌芽,來源于2012年復旦大學課堂的一次師生討論,課題是‘為什么我們認真做中國制造,卻一直做不大、做不強’。”是蓉珠告訴記者,同學和老師們關于這個開放式的命題的討論,給處于徘徊中的她很多思考,“有必要重新勾勒日盈的未來了”。
當時,國內汽車行業因為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和一些外資品牌的重大調整,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兩個聲音;與此同時,隨著長春工廠的建立,日盈的業績進入了一個新的增長周期,但是新的增長點到底在哪里?按部就班如何才能真正把企業做大做強?日盈想成為一家長青企業還欠缺了那些質素?“一個高瞻遠矚的公司,要有務實的理想主義,要有超越利潤之上的追求;但它們絕非空想,而要有持續不斷的增長新優勢。”在制造業深耕十多個年頭的是蓉珠深有感觸:制造業承擔起了中國宏觀經濟轉型的突圍重任,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在竭力推動中國制造邁向更高的臺階。目前的現狀是,中國制造業總體上大而不強,在一些關鍵領域沒有掌握核心技術。
“以汽車零部件行業為例,當前全球汽車零部件產業仍主要由美國、德國、法國及日本等傳統汽車工業強國主導,國內零部件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力量仍顯薄弱,需要不斷加大投入提高自主研發、技術創新,增強產品競爭力,來發展壯大一批代表‘中國制造’的汽車零部件企業。”
“借助資本市場,可以從做‘加法’到做‘乘法’。”方向既定,路徑明晰,2012年,日盈啟動上市工作。然而,知易行難,“攔路虎”實在太多。過程中,江門工廠因歷史問題造成的土地性質不過關,一度讓上市籌備中止。長達一年多時間里,是蓉珠又仿佛回到了20年前初次創業的狀態,做起了“空中飛人”頻繁往返兩地,查閱各級歷史文件、奔走協調,最終在一份文件中找到了對應的政策,才使得籌備工作得以繼續推進。
上市,是一個新的開始。是蓉珠深知,在資本市場,每天的股價變動都牽動著企業和千萬股民的神經,上市公司自然要為股民負責,利潤將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在這種環境下,企業的決策層更應該克服浮躁,不能為了短期暴利而忽略長遠盈利規劃。”
時代越浮躁,越要提醒自己,踏實點,才能走得長遠。借助資本市場這股“東風”,日盈確立了以“進口替代”為導向,與整車企業同步的研發策略。市場競爭,不進則退。是蓉珠明白,日盈想要走向世界舞臺,傳統的工業制造模式已不足以支持這一目標的實現。當世界都在追趕工業4.0的時候,日盈也開始了工業4.0和互聯網+的探索。
種種改變已經開始,在日盈電子的生產車間,今年剛剛引進的一臺注塑機器人已進入調試階段,投用后可自動完成抓取、上料、制作,實現無人化操作,生產效率提升至少40%。隨著上市募集資金逐步到位,日盈清洗系統、精密注塑等四大主營模塊將全面引進自動化流水生產線,并建立德國研發中心,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回首已是半生,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是蓉珠,一邊像個堂吉訶德一般的“女戰士”,為中國汽車行業搖旗吶喊,誓要讓汽車電子的“中國夢”崛起;一邊,將“追夢”當做一種美麗的修行,經過時光的淬煉,蒸騰出別樣的沉靜旖旎。
出自《汽車電子電器信息》雜志2018年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