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召開在即,六國首腦屆時將在主辦國哈薩克斯坦會面,在構建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下勾勒區域協同發展的新藍圖。哈薩克斯坦作為“一帶一路”首倡之地,不僅是中亞地緣政治的核心樞紐,更是宇通深耕中亞市場的起點。
深耕中亞二十年 長期主義落地開花
2005年,宇通進駐哈薩克斯坦,從產品輸出到技術賦能,再到標準共建,宇通客車以“長期主義”深耕中亞市場,不僅以綠色科技推動當地交通產業從燃油時代邁向新能源時代,更將直銷直服模式深度融入本土化合作,成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者,同時也是中國出口中亞市場最多的客車品牌和中亞市場最大的新能源客車供應商,截至2025年,在中亞五國累計客?銷量突破 10000 臺。當前,宇通已在中亞地區構建起包含10個巡回服務小組、1家自營服務站、30家授權服務站的立體化服務網絡,并建立了配件儲備總價值超1000萬美元的多個配件庫。此外,宇通還在本地化服務方面完成重大突破,整合直服模式推出宇通海外服務EnRoute+品牌,為客戶提供高效響應、專業支持和零距離直服的一站式服務體驗,涵蓋配件保障、培訓體系及新能源專屬服務,實現“Better Service, Always EnRoute”的品牌承諾。今年上半年,宇通?先后斬獲中亞地區土庫曼斯坦700臺燃油公交車、烏茲別克斯坦 200 臺新能源公交?等多個重點項?訂單,持續以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產業優勢在中亞地區創造綠色出行價值。
全球工況技術攻堅——馴服極端氣候的中國答案
宇通采用多元化策略拓展全球市場,為每個國家量身定制了獨特的解決方案。在歐洲市場,宇通產品設計注重滿足節能減排和低碳化的要求;在非洲市場,宇通產品的環境適應性著重提升。而面對以“大陸性多樣氣候博物館”著稱的中亞大陸,宇通以“全球極端環境挑戰者”的姿態,通過“一地一策”技術定制應對晝夜極端溫差和多塵、干旱復雜環境對車輛性能提出的嚴苛挑戰。
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宇通E18PRO純電動客車經歷了一場震撼的“極寒大考”。在-25℃的凜冽寒風中,車輛全程開啟供暖系統,車內始終維持18-22℃的舒適溫度,歷經16小時真實運營,搭載超1500人次乘客,最終以374公里的續航里程刷新當地紀錄。這背后是宇通獨有的電池預加熱技術、獨立水暖系統與車身蒙皮透氣孔設計,不僅破解了極寒地區電池衰減難題,更讓“世界第二冷首都”的市民體驗到溫暖舒適的綠色出行。
面對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太陽城”的酷熱考驗,宇通依靠核心“三電”技術搭建的超安全可控體系,以及產品高度定制化提供的立體化解決方案在眾多品牌的新能源客車中最終勝出,顛覆了烏方客戶對新能源技術的認知。在當地運營的新能源客車宇威E12電池包增加了獨立液冷機組,避免充電時過熱,強勁的大功率空調在夏季45至50度的高溫下依然能保證制冷效果。當地不少民眾表示,宇通新能源公交的便捷和舒適,讓每一次出行都充滿了樂趣和享受。
國家綠色轉型實踐——當地綠色交通領軍者
宇通積極響應中亞各國的綠色發展戰略,深度參與當地綠色交通體系建設,成為多個國家綠色轉型的有力推動者。
哈薩克斯坦作為中亞地區公共交通綠色轉型的“排頭兵”,多年來為構建可持續發展未來高度重視綠色經濟發展,積極尋求綠色發展之路,加速推進綠色公共交通體系建設。在哈薩克斯坦,宇通不僅是首批純電動公交的引入者,還實現了雙源無軌電車保有量超200輛、市場占有率100%的佳績,助力哈薩克斯坦加速邁向綠色公共交通時代。2023年,宇通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交付的224輛宇通客車中,涵蓋20輛18米純電動客車,進一步緩解了首都高峰出行壓力,提升了城市運力。
在烏茲別克斯坦,宇通于2023年交付的800輛客車中,300輛為新能源客車,這是烏茲別克斯坦首次大批量引入新能源客車,標志著當地公共交通電動化進程取得重大突破,為烏茲別克斯坦綠色交通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在土庫曼斯坦,宇通于2023年交付的10臺純電動公交,是該國首次引入純電動公交車,開啟了當地公共交通的電動化新篇章。宇通針對土庫曼斯坦高溫高寒的沙漠性氣候,對新能源車輛配置進行優化,為車輛配備寒區配置,對新能源三電系統進行適應性調整,使其更適應當地環境。
帶領區域智慧升級——中亞科技發展助力者
宇通以智能網聯技術為中亞公共交通插上智慧翅膀,推動當地交通科技升級。依托強大的服務網絡與商用車運營大數據,宇通打造全場景智能化服務體系,以歷經15年迭代升級的宇通“LINK+” 智能網聯系統為車輛智能化運營提供多維度數據支撐與精準決策,推動中亞交通從“人力經驗”邁向“科技驅動”。在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宇通LINK+系統已深入融入公交日常運營管理中,為每一次出行提供安全、便捷、綠色的保障。乘客所體驗到的準點、舒適、平穩,正是這套系統默默運轉的成果。
這種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智慧變化,不僅提升了公共出行的體驗,更激發了中亞城市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的進一步探索與投入,形成以數據驅動、協同創新為特征的正向循環生態,為中亞地區的現代化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中國-中亞共贏價值深化——“一帶一路”橋梁踐行者
宇通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通過本土化合作,將“中國智造”與中亞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及可持續發展緊密相連,實現多維度價值共贏。2021年,宇通與哈薩克斯坦合作伙伴共同籌建的QazTehna工廠正式投產,這座宇通與當地共建的CKD+DKD工廠,年產能達2000臺客車與200臺工程機械,從焊接、涂裝到總裝實現全流程本土化生產。更重要的是,工廠間接創造了超5000個就業崗位,讓曾經的礦業城市薩蘭蛻變為中亞汽車工業新樞紐。
在民生領域,宇通的“移動醫療車”成為哈薩克斯坦牧民的“健康守護者”。100輛配備X光、B超設備的醫療車深入偏遠牧區,年服務超20萬人次,讓“看病難”成為歷史。在吉爾吉斯斯坦,宇通首次引入的57輛輕客將服務各州文化局,推動城鄉文化資源均衡配置。這些故事背后,是宇通“從產品輸出到民生賦能”的戰略升維——截至2025年,在中亞地區,除了駐扎本土的宇通中方員工外,宇通本地化員工達到34人,10個巡回服務小組與30家授權服務站構筑起“15分鐘響應圈”,讓“中國智造”真正融入當地生活肌理。
在中亞這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土地上,宇通憑借技術創新與生態共建,書寫了中國新能源客車的輝煌篇章。從產品出海到生態賦能,宇通在中亞的市場建設成果斐然,不僅助力中亞國家實現了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車的跨越式轉型,還通過本土化合作構建了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宇通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長期主義貫徹“電動化、智能網聯化、高端化、國際化”四化戰略,將中亞模式成功復制至“一帶一路”更廣泛的區域,以深入本地化的“直銷、直服、直融”的三直模式與全球市場建立生態紐帶,讓中國新能源客車成為全球綠色交通的“通用語言”,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的力量,推動全球交通行業向綠色、低碳、可持續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