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5月15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東風汽車集團聯合主辦的“推進高端化 邁向智能化 提升專用車產業生態”專用車產業創新發展大會 (2025)暨專用車科技展上,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電動產品與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張強重磅發聲,深刻闡述了企業對于工程機械電動化趨勢的獨到洞察。他不僅分享了柳工在工程機械電動化領域的發展成果,還就行業現狀與未來走向發表了專業見解,為大會增添了重要思想碰撞與智慧火花。
洞察全球趨勢,錨定新能源發展方向
張強指出,從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發展趨勢來看,可再生能源在 2020 年后呈現出迅猛發展態勢。基于這一判斷,結合乘用車、商用車電動化趨勢,柳工果斷著力發展新能源產業。
柳工自 2002 年開啟國際化征程,至今已走過約 23 年,積累了豐富的國際化經驗。通過對比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油電情況,梳理油電比,尋找油電差價與比值,精準定位突破區與未來機會區。
在工程機械發展趨勢方面,中國市場發展速度遠超國際市場。中國品牌與國際品牌競爭主要集中在挖掘機和裝載機兩大品類。國際市場上,國外品牌以挖掘機為主,且中小型產品居多;而國內則以中大型產品開發為主。柳工憑借多年國際化經驗,精準把握市場動態,為新能源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剖析國內現狀,展現電動化發展成果
從政策端來看,自 2001 年科技部 863 計劃啟動,一系列與工程機械相關的政策陸續出臺。特別是去年的以舊換新政策,不僅涵蓋乘用車、商用車,還將工程機械納入其中。這一政策旨在推動市場更新換代,滿足當前低排放需求,因為目前市面上存在大量國一和國二排放標準的設備,而柳工已達到非道路國四排放標準,與道路車輛國六排放標準基本相當。
在行業和產品層面,純電動輪式裝載機市場表現亮眼。去年年銷量突破 1 萬臺,市占率達 26%左右;今年一季度銷量更是突破 1 萬臺,市占率超過 35%。這一成績得益于市場驅動和產業鏈成熟。柳工自 2014 年起便開展相關研究,并在應用端推廣八大場景。
標準化層面,柳工積極貢獻力量。2020 年開始發布電動產品,2022 年向標委會輸出電動化標準,2023 年 9 月成立 TC334/SC3 委員會并成功落戶公司。從去年初開始申報的國家督辦項目及國標委的十大項目、20 項土方機械電動化標準,截至上周已全部審查完畢。原本一項標準至少需三年發布期,但此次僅用 18 個月便完成,充分彰顯國家對新能源工程機械發展的推動力度。柳工在標準化工作中牽頭完成一半以上項目,今年 3 月還參加 TC127ISO 年會,提交電動土方機械術語議案,為電動國際化標準突破貢獻力量。
講述柳工故事,彰顯電動化領先實力
柳工創立于 1958 年,由上海前輩支援廣西柳州西部地區發展而來。從最初不知從何入手,到如今裝載機排名全球第一,2021 年 4 月 26 日習總書記參觀時,給予柳工“標志性的裝備制造業企業”和“成功的國有企業”的高度評價。目前,柳工擁有 30 多條產品線,涵蓋多品類產品。
在電動化發展進程中,柳工分為四個階段。2014 年啟動項目,2018 年發布原型機,2019 年參加北京展,推出重型電動裝載機和電動挖掘機,震驚世界。此后,柳工持續推進標準化工作和整車開發,形成裝載機、挖掘機全批量、全系列電動化,涵蓋 11 個產品線。
柳工電動產品解決方案豐富多樣。針對履帶式產品補能問題,開發純電、換電、混動等多動力模式,并積極開展電池開發。柳工電動產品優勢顯著,全場景(八大場景)工況覆蓋率達 95%,遠銷 60 余個國家,尤其在第三世界國家如印尼、非洲地區,滿足當地電動化需求。過去三四年,柳工獲得 20 余項協會、政府頒發的榮譽獎項。
著眼綠色創新,推動智能化融合發展
除產品開發外,柳工下一步將下沉至零部件領域。除電池、控制器外,還積極開展構型研究。此前產品多基于油改電方案,未來將突破新構型,尤其是針對工程機械產品與商用車不同的液壓系統,柳工開始研發分布式液壓,以降低能耗,為未來能耗節省提供有力支撐。
電動化完成后,智能化將成為重要發展方向。與乘用車電動化和智能化分上下半場不同,工程機械電動化與智能化直接全場推進。盡管電動化平臺搭建較快,但行業勢頭迅猛,柳工在智能化領域需加速發展,在單機、多機協同、云端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產品競爭力。
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在工程機械電動化領域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憑借對行業趨勢的精準把握、在國內市場的卓越表現以及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的持續投入,正引領著工程機械行業向綠色、智能方向邁進,為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