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從巨浪洶涌到一夜退潮,用了不過4年的時間。
與共享單車的鋪天蓋地相比,共享汽車總顯得有些捉襟掣肘。無論是整車企業還是零部件企業,如今都在轉型方向上達成共識,那就是向“移動出行服務商”靠攏。
松下幸之助曾說過,“順應社會的潮流和事物的關系,才是企業得以發展的方式。”
“新能源+移動出行”無疑是整個行業不可逆轉的發展方向。但自建平臺也好,合作平臺也好,都并不是制造企業擅長的事兒。
賣車+售后和賣服務,其實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對于制造企業來說,甚至有可能此消彼長。特別是在面臨現有出行服務商在思維和數據領域的優勢碾壓時,制造企業看似主動出擊,實屬無奈之選。
對用戶需求、場景需求進行細分,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服務,將是移動出行服務的關鍵。
近日,威馬汽車全資收購北京金凱鴻達汽車租賃有限公司,對其擁有100%的持股比例。北京金凱鴻達汽車租賃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車租賃服務商,致力于汽車租賃及相關服務;該公司成立于2013年12月,注冊資本為550萬人民幣,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汽車租賃、銷售汽車配件、家庭勞務服務。
本次收購完成后,金凱鴻達將成為威馬旗下第四家汽車租賃公司。從去年4月開始,威馬先后通過收購、合資的方式成立了3家汽車租賃公司。
布局出行公司逐漸成為整車廠廠標配,很多整車廠與滴滴類大型出行平臺合作,或擲巨資自建出行平臺打造出行品牌。對于整車廠來說,與頭部出行平臺合作批量輸出車源,短期收益突顯,增長空間卻受限;自建獨立出行平臺,又是涉足非擅長領域打持久戰,挑戰巨大。
責編|驚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