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補貼的燃料電池車企只有兩家,分別是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汽車商用車有限公司。

其中,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申報推廣燃料電池車輛114輛,獲得核準通過114輛,每臺車國家補貼50萬元,最終可獲補貼5700萬元。
上海汽車商用車有限公司申報推廣燃料電池車輛35輛,其中有15輛行駛里程不足2萬公里,最終獲得核準通過20輛,可獲補貼10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2017年的補貼政策,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是同步的,意味著獲得國家核準補貼的燃料電池汽車,同時也將獲得地方補貼,國補50萬+地補50萬=合計100萬元。


以上汽大通燃料電池車輕客FCV80為例,當時國家補貼50萬,地方補貼50萬,車企標價130萬元,實際售價為30萬元。
雖然氫燃料電池汽車補貼額度巨大,并且不在近年補貼退坡范圍之列,但其市場推廣難度一直存在。根據2019年交強險數據顯示,氫燃料電池客車前7月銷量榜單中,上汽大通FCV80累計銷售305輛,占據了53.42%的市場份額;其次為青年汽車73輛、中值汽車69輛等。

由于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緩慢,財政部方面計劃,將按照既定政策退出補貼。
財政部表示,燃料電池汽車成本大、產業基礎薄弱,長期執行補貼政策會導致企業過度依賴,難以應對市場競爭。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未取得突破性進展,長期大力度支持下仍發展緩慢,因此在政策設計上應該按既定政策完成補貼退坡。
意味著,財政部計劃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退出時間與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路線一致,有可能到2020年后全部退出補貼。
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國家大額補貼下已形成規模產業化,但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緩慢,未來補貼退出后,形成規模產業化的道路將更加曲折。
責編|蘇小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