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在汽車領域的布局再下一城。《消費鈦度》發現,一家名為“青島卡泰馳汽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企業已然成立,該公司由海爾集團旗下子公司間接全資控股,未來將承擔與汽車企業共建汽車領域工業互聯網子平臺的職責。不像小米直接豪擲百億造車,海爾和其他家電廠商一樣,主要基于汽車領域的解決方案、供應鏈等環節不斷輸出,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作為家電廠商的優勢所在,也是在如今家電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拓展業務線的一種方式。
成立汽車科技公司
天眼查顯示,青島卡泰馳汽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已經正式成立,該公司注冊資本為1.5億元,法定代表人為任賢存,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新興能源技術研發;汽車銷售;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汽車零配件零售;汽車零配件批發;汽車裝飾用品銷售;二手車經紀;機動車修理和維護;信息咨詢服務(不含許可類信息咨詢服務);國內貿易代理;住房租賃;非居住房地產租賃;商務代理代辦服務;會議及展覽服務。
根據股權穿透圖,該公司由青島卡泰馳車聯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控股,青島卡泰馳車聯科技有限公司由海爾卡奧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控股,海爾卡奧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由海爾卡奧斯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海爾卡奧斯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為海爾集團,持有股份為51.2%。
由于該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汽車銷售等業務,故而再次有海爾將造車的猜測,不過據青島本地媒體報道,海爾相關人士強調,新公司并不造車,主要為汽車產業鏈企業數字化賦能。
此外,據《證券日報》報道,海爾相關業務負責人回應稱,海爾目前依托旗下的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在與相關汽車企業共建汽車領域工業互聯網子平臺,此次設立關聯公司旨在賦能汽車產業鏈企業數字化轉型,同時,海爾將利用智慧家庭的技術和場景優勢,與汽車企業共同建立家、車互聯新生態。
生態布局由來已久
事實上,這并不是海爾第一次澄清關于造車的傳聞。今年8月就有媒體曝出,海爾正在籌劃造車,進入整車領域,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車產品,且海爾造車計劃采取代工模式。
彼時,針對這個傳聞,海爾集團相關人士進行了回應,表示海爾集團推出自有品牌汽車報道不屬實,海爾主要依托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與汽車企業共建工業互聯網子平臺以及家車互聯新生態。
然而,不造車不等于不賺汽車行業這份兒錢,畢竟汽車是眾多行業大咖都想分一塊的誘人蛋糕。
目前,海爾所涉及到汽車產業主要包括汽車產業鏈、車家互聯等。比如,本月剛剛宣布獲得數億元戰略融資的博泰車聯網,其投資商中就有海爾資本的身影。博泰車聯網成立于2009年,主要從事智能化車載信息服務系統研發和制造,并提供后期配套服務,目前,博泰車聯網擁有操作系統、智能語音、硬件、高精地圖以及云平臺五大核心技術,客戶已經覆蓋30個汽車品牌、近百款車型。
此外,海爾集團還與上汽集團、吉利汽車等車企簽訂了合作戰略協議,通過車家互聯形式加入汽車生態鏈。
海爾旗下的日日順供應鏈日前也正式啟動汽車產業供應鏈全國倉網建設。根據規劃,日日順供應鏈將在全國范圍內落地多座汽車零部件攬貨倉,通過連倉結網,形成聚焦汽車生產制造的一體化供應鏈服務能力。目前,首個零部件攬貨倉已在寧波落地并投入運營。
家電廠商集體奔赴
新能源車的出現,以及其背后的藍海市場,激發了其他行業對汽車市場的覬覦之心。這一點從近幾年有關新能源車投資的眾多新聞中就可以看出來,而在這一眾投資商中,總少不了家電廠商的身影,不僅是海爾。
2020年,美的集團通過下屬子公司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以協議方式收購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康新能在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業務方面的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團業務的多元性。
去年4月,“創維汽車”品牌正式發布,盡管只是商標轉讓,不是親自下場造車,卻也為創維拓展了業務賽道。
而小米更是直接投資100億元入局造車領域,由董事長雷軍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并預計這10年投資額將達到100億美元。
在家電觀察人士許意強看來,家電企業直接“造車”,從過去到現在,還沒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從當年的春蘭、奧克斯,均是如此。因為跨行與隔山,無論是格力鈦的業務重點還是電池為代表的能源解決方案,而創維汽車只是貼牌租賃經營,并非自己造車。
“但是,家電企業成為汽車行業的合作伙伴,比如為他們提供汽車空調、電機等零部件解決方案,或者為車企提供智能化、數字化供應鏈服務,甚至成為車企的下游分銷商,都在探索中,目前美的、海信、格力、海爾都在布局。”許意強說,可以說,這是家電企業將科技創新能力與智能制造能力對外輸出和釋放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