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造車新勢力們還在為產能、交付和售后而疲于奔命時,豐田已逐步從出行工具、出行網絡到出行方案,完成了在華市場的布局。此前一度被其輕視的中國市場,此番終于成為了豐田亮劍的主戰場。新能源市場激戰正酣,豐田卻組隊結盟開啟了一大片新地圖,是落地成盒還是絕地雞王,答案也許就在明年。
1964年,搭載2.6L V8發動機、匹配3速自動變速箱的第二代皇冠豪華版車型進入中國,這是豐田進入國內的第一款車。
在經歷了第九代的輝煌,和第十二代國產后的巔峰之后,如今,第十五代皇冠是否能夠王者歸來尚未可知。
然而,可以確定的是,近年來以混動稱霸車壇的豐田已經開始全面發力純電動汽車市場。

此前,豐田曾在2015年10月公布的未來新能源動力發展計劃中提到,擬定在 2050 年左右棄用傳統燃料內燃機,包括汽油和柴油動力。
而豐田將未來新能源動力的研發重點,按照時間進度分別放在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以及燃料電池幾方面。
在今年6月份公布的EV純電動車戰略規劃中,豐田汽車認為其于2017年底預測的2030年公司整體電氣化車型銷量將達到550萬輛(其中純電動車銷量將達到100萬輛)的目標有可能會提前5年在2025年實現。
2019年,堪稱豐田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全面布局元年。
4月21日,與清華大學就成立“清華大學-豐田聯合研究院”達成合作意向。
4月22日,宣布開始向中國的商用車廠商提供FC組件。
6月28日,宣布將加入由百度主導的“阿波羅計劃”自動駕駛開發聯盟。
7月5日,宣布將進一步向中國商用車廠商提供氫燃料電池(FC)組件。
7月17日,與寧德時代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供給方面建立全面合作伙伴關系。
7月19日,與比亞迪簽訂合約共同開發豐田品牌的轎車和低底盤SUV的純電動車型以及上述產品等所需的動力電池。
9月10日,與滴滴出行的出行合資公司豐桔出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9月26日,與中國一汽簽訂電動化及智能網聯領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9月26日,與廣汽集團簽訂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當傳統的整車企業開始摒棄“制造”這個人設,并且開始提供售后、汽車金融、共享汽車等與汽車和移動出行相關的服務時,一向以務實著稱的豐田讓人們深切地體會到,什么叫做“行勝于言”。
在與一汽和廣汽的合作公告中,我們不難發現,豐田除了推出混合動力車、外插充電式混合動力車外,還將致力于推出質優價廉的純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等車型,同時開展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基礎技術研發,提升其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并加快新車型的推出速度。
而與滴滴的合作,無疑是豐田在轉型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環。
這不禁讓人回想起,早在2018年初,當第一次亮相美國CES國際消費電子展的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說:“我想把豐田從一家汽車公司轉型成一家移動出行公司……我們的競爭對手將不再只是其他車企,還會是谷歌,蘋果,甚至Facebook這樣的公司”時,所有人的震驚。

眼光敏銳的豐田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促進實現所有人都能自由愉快出行的移動社會”是豐田一直以來的目標之一。像個“大盒子”一樣的e-Palette,正是豐田旗下一款專門為移動服務量身打造的全新電動概念車,也是豐田為解釋如何轉型為移動出行公司所交出的一份答卷。
在這個有限的空間里,創意的發揮卻是無限的——它可以是白領們的通勤工具,可以充當搭通生命通道的救護車,可以是送餐、送快遞的好幫手,也可以組合成物流運輸車隊,還可以是共享汽車、移動店鋪……這個四方盒子為公共移動出行帶來了無限可能,亞馬遜、滴滴、必勝客、Uber都已經成為了這個項目的初期合作伙伴。

至于e-Palette還能帶來哪些移動出行場景,我們將有機會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上一探究竟。
未來的增長點
事實上,作為全球最暢銷和最賺錢的汽車企業,豐田汽車公司卻也被認為是一家保守的汽車公司,尤其是在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浪潮風起云涌的今天,遲遲沒有推出電動車的豐田,在電動車的戰略規劃上略顯遲緩。
同時,美國始終是豐田汽車的業務重心。即使中國2009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美國仍占豐田汽車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但現在,豐田有了轉移戰場的動力,因為美國銷量持續萎縮,而在中國,包括雷克薩斯豪華品牌在內的豐田汽車在市場低迷之際依然熱銷。在自2018年持續至今的國內車市低迷之下,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卻產銷量均創新高。
在與大眾的抗衡中,始終處于被動,正是由于豐田輕視中國市場所至;而美國市場的利潤率下降與中國市場的逆勢上揚,促使這家老牌日本汽車制造商下定決心加倍押注于中國市場。

豐田表示,預計2019年中國銷量將增長8%達到160萬輛,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豐田第二大市場。這也增強了豐田公司最早到2030年將中國產量提高兩倍的信心。
何況,豐田并非只有混動獨步天下,其實在整個電動化領域,豐田早已布局二十年有余。
電動車+中國市場=未來的增長點。對于豐田而言,在中國加快電動化的進程,顯得極為迫切。
此外,早在2017年10月底,豐田就正式啟動了氫燃料電池車“MIRAI未來”在中國的實證實驗。計劃在未來3年,通過使用“MIRAI未來”針對“中國使用環境下的車輛行駛調查”、“各種品質耐久性評測”等方面進行實驗,并且參考實證實驗的成果,將可行性研究的對象擴大到巴士等商用車,積極探討向中國引進的可能性。
日前,據外媒報道,豐田將于明年推出第二代Mirai燃料電池車型。豐田歐洲市場總監馬特?哈里森還表示,當Mirai發展到第三代時,其成本將與混合動力車型的成本相當。據了解,第一代豐田Mirai加氫只需三分鐘,續航里程可達500km。相較于純電動汽車,Mirai能源補充時間短、續航里程長等都是其優勢所在。

對中國市場差異性的判斷令豐田制訂了更為迅速的中國戰略,現在,豐田已然成為第一家宣布在各個技術路徑與中國汽車企業達成全面合作的跨國汽車集團。明確了純電動車發展規劃的豐田汽車,將在中國市場率先推行。同時,在新能源車型的布局上,豐田保持了多元化的技術路線,并且正在探索不同的應對環境變化和能源緊缺的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豐田同樣成為了第一家把移動出行做成生態鏈,并發布了戰略性規劃的傳統車企,這不僅是豐田為自身發展制定的藍圖,也將成為引發整個行業對移動出行進行重新思考的推動力。如果在中國市場取得了成功,將意味著豐田公司向著全球化的進程走出了最關鍵的一大步。
責編|蘇小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