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通客車提出新口號“為美好出行”,意味著其定位將從客車產品供應商轉變為解決方案服務商,而其在5G和自動駕駛方面的布局正在體現這種理念的轉變。
打造客車自動駕駛計算平臺
在9月19日的2019華為全聯接大會,宇通客車智能網聯研究院副院長彭能嶺博士在大會論壇峰會上,以《智能網聯 客車計算平臺解決方案研發與探討》為題做主題演講,與全球智能制造領域精英共同分享宇通客車在智能網聯方面的思考。
2019年年初,宇通客車與華為簽署構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合作備忘錄,結合華為的MDC技術,及宇通在客車領域的自動駕駛技術,打造客車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宇通也是唯一一家在自動駕駛領域與華為簽署合作的客車企業。目前,雙方合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基于華為初代MDC計算平臺的宇通自動駕駛客車已在宇通工業園區內成功運行。
彭能嶺表示:“接下來,宇通將聯合華為繼續深化客車自動駕駛計算平臺的研發與應用,并希望能夠攜手聯合行業內資源,構建行業新生態,建立產業新格局。”
作為最早布局自動駕駛并持續投入研發的客車制造企業,宇通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巴士已經具備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其在感知、指揮決策,以及控制執行等方面都達到了較高水平。
在5月份進行自動駕駛巴士道路試運行時,有乘客進行乘坐初體驗時表示:足夠智能,可以做到"看"紅綠燈、自動避障、智慧調度。為了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適性,中間座椅還支持獨立電動調節靠背角度,車內還有語音控制,乘客能控制空調、燈光等不影響駕駛安全的功能。但"人性"仍需加強。
而利用華為的高性能計算芯片及相關應用技術為計算平臺再“賦能”,有助于提升線性度優化,將助力宇通自動駕駛巴士運行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宇通的自動駕駛之路
2015年,宇通完成第一代自動駕駛系統研發,并于當年8月在“鄭開大道”上完成全球首例自動駕駛客車開放道路試運行。
2016年,宇通開始研發新一代自動駕駛系統,并在北京的開放道路上完成了超過100天的可靠性路試。
2017年,宇通成立智能網聯研究院,進一步擴大自動駕駛研發團隊。
2018年,宇通客車在上海召開“2018年新能源全系產品發布會”期間,展示了基于第三代自動駕駛系統的10米客車園區通勤常態化示范運營。
2019年5月17日,河南“智慧島5G智能公交”項目落地,4輛宇通L4級自動駕駛巴士開始在智慧島開放公交道路試運行。時至今日,宇通自動駕駛巴士在智慧島上已經安全運行超過1萬公里,成為了全球自動駕駛客車的又一突破性成果。
客車企業L4產品紛紛入局
自動駕駛商用化的進程正在加快腳步。
9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綱要》中提到,要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研發,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產業鏈。
9月22日,武漢頒發的全球首張自動駕駛牌照又意味著智能駕駛公交車方面或將率先起步。
自動駕駛的行業規模越滾越大,在國內除了宇通開始試運行的L4產品,金龍阿波龍、金旅星辰、海格Pro-Blue等金龍系客車的L4產品近年來也開始紛紛入局,東風、安凱和開沃也發布了同級別客車產品。
宇通正在成為客車自動駕駛領域的領先者
如今,宇通客車已經把自動駕駛置入了企業關鍵科技研究工作之中。布局當下,著眼未來。宇通客車正在加速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進程。
在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宇通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湯玉祥帶來了《加快智能駕駛在城市快速公交和環衛領域建立示范工程》和《加快推動優勢裝備制造業走出去》兩項建議。
“智能駕駛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互聯網時代到人工智能時代過程中出現的第一個精彩篇章,也是世界新一輪經濟與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之一。”湯玉祥表示,“發展智能駕駛,對于促進國家科技、經濟、社會、生活、安全及綜合國力有著重大的意義。”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國際部主任李蓓表示:“近十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自動駕駛客車技術領域投入了大量的研發力量,以宇通客車為代表的技術研發力量已經成為全球自動駕駛客車領域的領先者。在無人駕駛領域,中國力量正在崛起。”
“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的演變將打破車輛本身的物理邊界,讓車成為個人數字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7*24小時隨需應變,自動從服務中心向目的地分配車輛,確保將對的車型分配到對的地點,將對的人送到對的場景。” 宇通客車智能網聯研究院副院長彭能嶺表示,宇通結合了當前自動駕駛發展現狀和市場環境,初步實現了云端運營調度和充電調度,構建了面向自動駕駛車輛運營的一體化解決方案。“自動駕駛,將為人類帶來更舒適、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體驗,讓生活更美好。”
責編:驚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