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村客運班線到常規公交,從常規公交到大站快車,從老舊農村客車到新能源公交車,重慶市巴南區首條城鄉公交——910路已運營6年,承擔了重慶市巴南區城鄉居民的日常出行。這條線路在滾滾車輪中,伴隨著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嬗變!每一次變化,都帶給了重慶市民更美好的出行;每一次前進,都體現了重慶對公交優先發展的民生情懷;每一步跨越,都印證著重慶城鄉改革的歷史變遷。
一種模式:多樣化公交體系
針對公交運營區域屬于城鄉結合部的特點,為更好滿足沿線居民早晚高峰時段通勤需求,重慶東城公交將910路改為“大站快車”進行試點經營,解決旅客直達需求和常規公交運營里程相對較短、停靠站點多的矛盾,同時滿足與軌道交通接駁解決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問題。
開通初期,910路遭遇了運行距離長、駕駛員緊缺、公交服務模式與農村居民出行習慣不適應、市民出行潮汐流嚴重等問題,重慶東城公交通過調用黨員駕駛員、制定“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把攙扶”三個一服務標準,采用兩端首末站高峰期雙向開行大站快車,滿足市民便捷、舒適快速的出行需求。
通過“大站快車”,重慶東城公交探索建立了以“常規公交為主體,大站快車或直達公交兼顧,定制公交、個性化公交”為補充的多樣化公交體系,逐漸實現了“公交全覆蓋,運行無盲區,換乘零距離”的工作目標,滿足了城鄉公交改造區域市民特殊出行需求。
為更好滿足沿線居民早晚高峰時段通勤需求,910路日均高峰發車間隔15至20分鐘。針對節假日商圈等區域客流量增大等特點,線路增加備用車,減少市民乘車等待時間。在“公交優先,公交優秀”的發展理念指導下,910路打造了一支吃苦耐勞、勇于擔當的司機隊伍,圓滿完成防疫保障等重大運輸任務。
一道風景:綠色公交出行
作為運載工具,車輛在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款好的公交車不僅能給乘客帶來舒心出行體驗,還可以幫助運營企業降低成本。
2016年,910路配備了10輛宇通純電動空氣彈簧懸掛系統公交車試點運營,重慶東城公交在運行初期克服了新能源車輛保障措施缺乏、基礎設施落后、維修及應急人才匱乏等困難,摸索建立了一系列新能源公交管理制度,全面推進新能源公交發展。
重慶東城公交相關負責人介紹,910路的發展,離不開客車行業的鼎力支持。宇通客車等國內一線客車品牌,嚴格落實配置要求,確保質量安全可靠;國家電網、青島特來電共同投資,在沿途2個公交場站,建設30個充電樁,滿足線路車輛的充電和補電需求。此外,重慶東城公交與合作廠商建立長效培訓機制,培養了大量新能源公交車維修人才。
通過建立完善車輛技術保障的制度體系,重慶東城公交堅持每兩年對電池進行安全可靠性和能量衰減度檢測,每年對三電系統進行一次技術檢測,每月對車輛電池、底盤等重點部位進行一次例行檢修,每天對輪胎以及各零件部位進行一次自檢,確保車輛的技術性能良好。
“宇通新能源公交車投運后,與傳統油、汽燃料車相比,具有安全系數高、性能好、噪音小、操作簡單等特點,大幅降低了公交駕駛員的勞動強度。與傳統能源公交車相比,新能源公交車能耗成本節約了三分之二。”910路駕駛員舒東說。
一種服務:智能化公交
公交車可以有多智能?不出家門,提前用手機查詢車輛到達時間;到達站臺,智能導乘機器人提供乘車信息;上車后,只要舉起手掃一掃就能夠輕松扣費。
重慶東城公交相關負責人認為,乘客最關心的就是車輛什么時候能到。過去是按照還有幾站到達站點來發布車輛信息的,現在通過公交數據大腦,結合車輛的運行軌跡及道路的運營環境,可實現每幾秒鐘運算一次數據,將車輛到站的具體信息精確到分鐘,乘客通過“重慶市民通”App查詢車輛在幾時幾分到站,從容安排出行時間。
公交智能化,還有助于企業提升安全管理。2018年1月,重慶東城公交投資建設的智能調度系統在910路正式上線。910線路車輛全部安裝了GPS衛星定位系統終端、智能視頻監控系統、一鍵報警、電子隔離圍欄等系統,實現了車載定位、違規報警、實時視頻監控等功能,既提升了車輛運行動態和三危品查禁的管控能力,又減少事故發生頻率、降低安全風險。
車輛充電是新能源公交車管理的重要一環。為加強車輛安全運營狀態、電池安全性能等管理,并分析掌握車輛零部件使用壽命及故障規律,重慶東城公交建立營運、機務及資產等ERP資源管理系統,實現精細化數據統計、分析及應用,提升公交企業的整體管理效能。此外,重慶東城公交合理利用重慶市電價政策,建立了“夜間波谷充電、日間計劃補電”的能源補給模式,加大新能源車運營考核,極大降低了用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