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路當憶,前路可期。在共和國民族復興征程中,東風50年,鋪展了一條連接歷史與現實的漫漫長路。
“我們一定要建設第二汽車廠”——
這是一代國家領導人的指示,這是年輕共和國的嶄新夢想,這是民族獨立自主的意志、強國強軍的信念。
1969年9月,來自全國各地的數萬名建設者齊聚鄂西北,中國第二汽車制造廠(東風公司的前身)拉開了建設序幕。正如全國人大代表、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王濤班”班長王建清所說:“東風的發展變遷,是中國汽車業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
從0到1,崢嶸歲月創造“東風速度“
針對當時國家投資不足和沒有技術支撐兩大困難,二汽第一代領導人饒斌創造性地提出“聚寶”和“包建”的辦法,大量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使二汽成為那個年代中國最高機械水平的工廠。
在馳援國家建設的同時,先后攻克了工藝、設備、工序等一道道難關,終于形成了兩噸半、三噸半越野車,以及五噸、八噸東風牌載重車的生產能力。
1978年,5噸民用車EQ140下線,向國家上交利潤279萬元。
1979年,二汽總工程師孟少農提出成立技術中心的建議,拉開了建設技術中心的序幕。
1983年4月,東風公司技術中心在產品設計處、工藝研究所、科委的基礎上正式成立。這進一步加快二汽自主研發體系和流程的建設,為自主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1985年,建成年產10萬輛汽車的生產能力,并在汽車產銷量、上繳國家利潤和稅收等方面連續數年占全國汽車企業60%以上,創造了上世紀80年代的輝煌。
1990年,八噸EQ153下線,填補了中國汽車“缺重”的空白,為后續開發生產重型車提供了技術支持。該車滿足了當時國內重卡市場的需求,特別適合高原地區的行駛工況,使得二汽一舉拿下了西南、西北等高原地區的卡車市場,成為中國卡車行業的一面旗幟。"開上八平柴,財源滾滾來",是當時廣大車主心聲的真實寫照。
1991年4月9日,第100萬輛汽車在總裝配廠下線。用16年實現了第一個百萬輛,在當時被贊譽為“東風速度”。
能者先行,實現由工廠型到公司型轉變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1992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視察南方,發表了著名的南巡談話,并勉勵能者先行。
當年9月1日,第二汽車制造廠正式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站在了市場經濟的潮頭。
1999年5月,江澤民總書記親臨東風視察,并親筆題詞:“弘揚創業精神,重鑄東風輝煌”。當年6月,東風體制改革正式拉開帷幕。
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閱兵,東風EQ153八噸卡車運載著裝備徐徐駛過天安門廣場。時至今日,依然可以看到東風EQ153系列行駛在祖國干線公路上。
在當時,東風大刀闊斧地改造舊體制,初步建立起層次清晰、責權明確的母子公司型體制框架,建立起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了從工廠型到公司型的蛻變。
2000年,東風迎來了歷史性的新跨越:全年生產汽車210938輛,銷售汽車221036輛,實現銷售收入287億元,實現利潤13.79億元。
走出十堰 東風商用車走向全國
2003年9月28日,東風公司總部搬遷至武漢,由此延伸出了東風各子品牌發展的提速與升級。作為東風事業的起源,東風商用車的發展腳步當然也沒有停歇。
緊接著在2006年,東風商用車推出東風天龍重卡。該車上市后,以“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效率、低自重”的特點迅速成為國內運輸市場的首選產品。
至今已有13年歷史,累計銷售突破76萬輛,創造了單一品牌的銷量奇跡。且得益于東風天龍銷量的提升,東風商用車從2011年起成為重卡行業領跑者。
攀升的銷量,是由廣大客戶的信任造就的。越來越多的客戶把生活的幸福向往交給東風天龍,更多的客戶依靠東風發家致富,發展壯大。東風天龍已經也成為了國內重卡市場的標桿車型,獲得國內外用戶的廣泛贊譽。
2008年4月,東風商用車推出自主研發的全新中卡東風天錦,定位為區域物流運輸產品,適合于城市和省際的貨物運輸。該車以靚麗的外觀、卓越的動力性、經濟性和改裝便利性,獲得市場的認可。在上市當年即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服務車輛。
2013年,在上海車展上,東風商用車發布中國首款高端重卡東風天龍旗艦,該車具有高可靠性、經濟性、舒適性、安全性,最新款旗艦車型動力最大可達560馬力,自重最低至8.5噸,同時標配車道偏離預警和前碰撞預警等行業領先的主動安全系統。天龍旗艦推出,縮短了中國卡車司機與發達國家卡車司機的差距,在保證高效同時,讓司機享受品質生活。
聚合優勢 打造東風商用車自主核心技術競爭力
2017年6月1日,東風天龍2017款新啟航正式面向全國上市。東風天龍“新啟航”是dCi450黃金動力首次匹配的天龍產品,在秉承高品質、低油耗優點的同時,針對動力、輕量化、保養保修、底盤技術四項用戶核心訴求進行了升級。
緊接著在7月1日,搭載國五排放的東風康明斯520馬力東風天龍旗艦正式全國上市,這款全新上市的東風天龍旗艦520,在用戶核心訴求進行了升級,呈現高節油、高時效、高可靠、高安全和高舒適性的特點。
2017年8月20日,東風商用車和沃爾沃聯合開發的DDi75發動機上市, 東風DDi75系列新一代柴油發動機是東風公司瞄準國際前沿技術,與沃爾沃聯合研發的高性能發動機,著眼于排放要求,采用最新的燃燒技術,具備節油、強勁、可靠、智能的特性。
同年9月14日,又一項關鍵動力總成建設項目——東風VT14擋變速箱正式量產。東風VT14擋變速箱基于沃爾沃技術平臺,進行了國產化開發,具有省油、自重輕、換擋舒適等特點,主要裝配東風天龍系列重卡,可使該系列車型動力更強勁,爬坡能力更大。
2018年4月,東風智能網聯卡車在武漢技術中心園區首次舉行路試,隨后又在港口進行了用戶實際運營測試,達到預期目標。目前東風商用車正在與客戶一起探討并嘗試在公開道路、封閉工地等場景下智能網聯卡車的示范運營,進一步驗證智能網聯技術對于客戶的價值體現。
國六大考,東風商用車又一次站在了行業的前列。截止目前,已完成東風天龍KX、東風天龍KL、東風天錦KR、東風天龍VL、東風天錦VR五大平臺的國六全覆蓋。
在強化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東風商用車通過聚合全球優勢資源,為中重卡市場提供可靠的新商品、新技術,進一步提升運輸效率,驅動與客戶共同的夢想。
走出國門 開啟東風品牌國際化傳播實踐
2013年1月26日,東風汽車集團和沃爾沃集團在北京簽署聯盟協議,雙方構建起全球最大的商用車戰略聯盟。兩年后,東風集團與沃爾沃集團共同出資組建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共同致力于發展“東風”品牌商用車。新成立的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在十堰注冊,注冊資本92億人民幣,東風汽車集團持有55%股權,沃爾沃集團持有45%的股權。
2014年10月4日,由東風商用車獨家冠名的“東風號”,首次參加2014-2015賽季沃爾沃環球帆船賽,成為沃爾沃環球帆船賽歷史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參賽隊。東風隊當時被業內人士當成一支“陪跑”隊伍,但東風隊后來的表現只能用黑馬來形容,并最終斬獲當季的總季軍。隨后在2017-2018賽季,再次參賽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的東風隊,率先沖過位于荷蘭海牙的終點線,東風隊也成為賽事歷史上首支登上總冠軍領獎臺的中國船隊。讓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終極領獎臺從此刻下中國船隊的名字,更讓東風品牌的力量展現在世界舞臺上。
2014年9月,東風商用車攜東風天龍旗艦、東風天龍、東風天錦3款主力車型亮相德國漢諾威車展,覆蓋了中卡、重卡各個馬力段,能夠滿足長途高效運輸、中長途區域運輸等運輸業務。東風品牌在國際車展的專業舞臺上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2016年北京國際車展上,東風商用車攜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東風HUAT車隊亮相。這是一支中國大學生汽車方程式大賽一流車隊,曾經獲得兩屆中國大學生方程式大賽冠軍,在國際賽場上也嶄露頭角,兩次出國比賽都刷新了中國大學生車隊在國際賽事中的成績。
在中華大地,東風業務布局十堰、襄陽、武漢、廣州等核心基地和30多個城市,構建起中國汽車企業最完整的產品線和業務鏈。
在大洋的另一端,東風向8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優質汽車產品和服務,年產銷規模突破400萬輛,世界500強排名一路上升。
這是東風眼中的世界,也是世界眼中的東風。
穿越50年歷史煙云,更能深刻理解,東風為何不停止跋山涉水,又如何不忘本來,開辟未來。
歷史也總在其關鍵時刻被標注。2018年6月27日,武漢,中國共產黨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第九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所有關于過去與未來的共識中,會議宣告了全體東風人共同的目標——走向卓越,實現世界一流。
而如期實現“三個領先、一個率先”,正是建設卓越東風的題中之義,是開啟世界一流企業發展新征程的題中之義。
回顧一代人的奮斗,從歷史性的飛躍中走來的東風,已經站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潮頭。
新時代再出發,所有人都是真正的主角。所有參與到這場宏偉建設中的東風人,始終和東風的命運緊密相連,和社會、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
民族復興路上,東風闊步前行。產業報國,不僅是企業夢想,更是樣本力量。
責編|驚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