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分別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召開。全國人大代表(安徽團) 劉漢如參會期間,基于自身多年從事汽車產品開發和研究工作經驗,認真履職盡責,聚焦推動新能源技術的推廣發展,尤其是在交通運輸領域,以幫助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助力交通強國建設。
劉漢如此次遞交的建議包括《關于鼓勵發展零碳排放氫氣內燃機的建議》、《關于推動液態陽光綠色甲醇應用的建議》和《關于推動模塊化運輸(公鐵水聯運)加快交通強國建設的建議》。
據了解,氫氣內燃機通過改裝傳統內燃機,使其燃燒氫氣,不產生二氧化碳排放,是實現二氧化碳排放法規的快速可靠的技術方案。為加快實施氫能戰略,劉漢如建議氫氣內燃機與氫燃料電池支持政策相同,并納入氫能發展戰略;設立氫氣內燃機專項,促進氫氣內燃機關鍵共性技術水平提升;建立若干示范工程,構建氫氣內燃機及車輛的標準法規體系。
液態陽光技術是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能電解水形成綠色氫氣,再中和二氧化碳轉化為綠色甲醇液體(“液態陽光”)燃料,也稱液態氫能源。甲醇可以作為燃料,用于汽車、船舶等領域。目前,工信部、生態環境部明確了甲醇汽車排放、產品準入等相關的要求。
劉漢如認為,我國發展綠色甲醇經濟,可以完全替代化石能源,以此實現保障能源安全和我國能源獨立自主可控;可以以保持我國裝備制造體系完整健全和優勢地位為基點,在鋼鐵、冶金、建材和煤化工領域,加快推進捕捉二氧化碳,與消納可再生能源制備氫氣合成甲醇項目的試點、示范直至全面推廣;可以以資源稟賦和因地制宜為原則,鼓勵燃料消耗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建立燃料多元化的消費體系。
劉漢如建議:綠色甲醇應該盡快被納入新能源體系,在綠氫和綠醇制造環節給予國家政策補貼;將甲醇汽車給予新能源汽車定義,并按新能源汽車統籌管理和市場運行給與支持,鼓勵甲醇燃料在船舶動力、發電機組、工業鍋(窯)爐等裝備制造和推廣應用;甲醇加注站工程設計及施工要求納入國家標準GB 50156《汽車加油加氣加氫站建設規范》,統籌規范。
在加快交通強國建設方面,劉漢如提出了關于推動模塊化運輸(公鐵水聯運)的建議。他特別指出,汽車雙掛列車是打造我國公路、鐵路和海運高效協同運輸的必由之路,將成為我國多式聯運體系、綜合交通一體化融合所必備的標準裝備,具有“三提升、三下降”的突出優勢,即推動貨運效率提升、貨車標準化程度提升和貨物換裝效率提升,以及促進能源消耗下降、碳排放下降和物流成本下降。
劉漢如建議:支持雙掛汽車列車運輸新模式,國務院相關部委出臺政策,支持具備條件的省市積極開展公路模塊化運輸試點示范,為國家全面推行模塊運輸模式積累經驗;充分借鑒國家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經驗做法,同時修訂《道路交通安全法》有關規定,為雙掛多掛汽車列車上路行駛掃清障礙;修訂強制性國家標準GB7258《機動車安全技術條件》和GB1589《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和質量限值》,為雙掛多掛汽車列車上路行駛提供標準化支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