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余額僅剩下三個月,輕卡市場再次刮起了一陣大風。讓過風頭,抓住風尾,我們從中嗅出了一個熟悉的味道——漲價。
“漲”字當道,何去何從?
為什么“漲”
先聲明,可不是輕卡企業打算聯合搞事情,這回真是不漲不行啦!
原材料漲
就說今年吧,由于滯后的供應趕不上市場激增的刺激性需求,從年初開始,國內能源、金屬、化工等大宗商品價格就都出現了大幅上漲,觸及或接近歷史高位。2021年1月以來,鋼材上漲27%,電解銅上漲18.5%,電解鋁上漲47%,塑料(PC)上漲43%,同時能源、化工等大宗物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給您來幾張圖您就能看出來了。
熱板
電解銅
電解鋁
塑料-PC
這些可都是咱們造飛碟,不不不,造輕卡必不可少的原材料。據說輪胎的原材料橡膠每月漲幅在3%以上,輪胎業可早就開始漲價了。
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推高了各類產品制造成本,反映中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在2021年8月達到109.5,創13年新高,為企業運營帶來了較大的成本壓力。
芯片漲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從2020年底,全世界就開始鬧起了“芯片荒”,這“缺芯”的滋味兒可不好受。很多大企業都受到了嚴重影響,多次減產甚至停產。汽車芯片在主流渠道漲了5~10倍,非主流渠道甚至可能漲了10~20倍。國內部分車企采購業務負責人也證實了這個幅度,“與去年相比,部分稀缺芯片漲幅更達到50倍以上。”
“芯片荒”因為疫情、自然災害、貿易戰等諸多原因一直延續到現在,越來越荒,2021年8月,占芯片全球產量15%的馬來西亞疫情全面升級,封城、停產,將汽車制造業芯片荒再次推向風口浪尖,這一輪汽車芯片短缺的程度超過了最黑暗的6月份,行業輿論分析本輪危機會持續2021年整個第三、四季度,甚至到2022年中期。
具體到咱們飛碟汽車呢,目前主要是進口的NXP和ST芯片十分短缺,這些芯片主要來源于日本、荷蘭、瑞士、馬來西亞。芯片短缺直接造成產量減少10%~30%,零部件采購成本上升及交期延長,采購周期由2周拉長至26~52周,且存在巨大不穩定性。要是想保證產量,就必須高價購買市場現貨,越往后形勢會越嚴峻。
基于2021.9-2022.6月預測訂單分析飛碟汽車芯片風險,涉及BCM/VCU/組合儀表/空調控制面板/MP5/TBOX等15大類57種產品,均面臨交付困難、價格上漲等問題。
限電令
屋漏又逢連陰雨。近日,國內多地能耗雙控亮起“紅燈”,全國已經有12個省份因為能耗雙控、供電量不足和環保限產政策而被迫拉閘限電。往年也曾出現過在用電高峰期拉閘限電的情況,但像今年這種幾千家企業停限產的情況可是前所未有。
在“史上最嚴”限電令下,鋼鐵、塑料、金屬鋁等原材料產能大大降低,再度迎來漲價潮。毫無疑問,鋼鐵的漲價將進一步增加整車成本壓力。電機企業已經做好了集體漲價的準備,磁鋼上漲20%、鋁材上漲10%、漆包線上漲10%、高溫線上漲5%……此外還有超過十家輪胎制造商明確將在10月上調產品價格。
不漲行不行
答案就一個字兒:不行唄!
在原材料漲價潮下,很多企業都是在虧本銷售死扛了,可是再這么漲下去,誰也扛不動啊。說實話,跟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幅度相比,汽車行業真沒怎么漲。
因為從原材料到造出車來,中間還有很多環節。雖然上游的原材料大漲,但中游的供應商為了保住市場份額,經常會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把悲傷留給自己。
而主機廠也可以靈活利用庫存來調節零部件的成本,以緩解成本上漲。何況輕卡市場的競爭這么激烈,一旦漲價將有可能面臨市場份額的丟失。所以,企業寧可選擇從其他地方壓縮成本,也不會輕易選擇在終端市場漲價。換句話說,就是企業為消費者買單了。
但這一回,是真買不起了。
巨大的成本上升壓力,銷售價格都快要和成本價格倒掛,企業為了應對成本上調危機,必須要保證最基本的利潤,才能夠更好地為大家提供產品和服務。
由此看來,漲價不可避免。
漲多少
事兒就是這么個事兒,人家飛碟汽車已經給算的明明白白了。疫情的反復、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本輪漲價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給您交個底兒,受“缺芯”影響,飛碟汽車當前產能是每天100多臺,每月3000臺,7月份僅生產了1097臺,供不應求。
受原材料漲價及芯片供應短缺影響,本次飛碟汽車產品需上調1000~3000元/臺。
當然,您盡管放心,成本高了品質不能變,飛碟還是原來的飛碟,服務也會一如既往讓您滿意,理解萬歲!
面對輕卡行業即將到來的大規模漲價潮,您一定提前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