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上汽紅巖
編輯 | 佟浪浪
出品 | 商用汽車網(shangyongqiche)
很多人對馬斯克的言論表示質疑,認為這永遠都不會發生!因為沒有人能想像坐在一輛沒有方向盤的汽車里面。而馬斯克的回應卻是:“一百年之前,沒有人能想像在沒有電梯管理員的情況下乘坐電梯。
現在,你不能想像的是一個有電梯管理員的電梯。”不知聽了這位業界“狂人”的言論大家作何感想?事實證明,不管我們接受與否,自動駕駛正在不可阻擋的進入我們的生活。
遠的不說,近期上汽紅巖“5G+L4”智能重卡在上海洋山港實現商業運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自動駕駛是一個現代網絡與大數據相結合的高科技產物,其中的精尖技術說出來也沒有多少人會懂。
今天,我們就拋開那些復雜難懂的技術,從上汽紅巖“5G+L4”智能重卡入手,站在卡車司機的角度,接地氣兒的聊聊上汽紅巖“5G+L4”智能重卡和自動駕駛。
沒錯,半掛車不同于載貨車,其兩體車身結構注定了倒車過程中正打和反打方向的精準掌握。再者,其過長的車身很容易給駕駛者造成倒車時顧此失彼的慌亂。這項技術絕對不是在駕校練習幾個月就能完全“出徒”的。而事實證明,破解這個技術難題也沒有捷徑可循,唯一的途徑就是:勤學苦練。
而我們在上海洋山港紅巖“5G+L4”智能重卡自動倒車入庫測試現場看到:2.55米寬的紅巖重卡倒入2.7米寬的車庫中,厘米級定位,精確停車(+--3cm),整體入庫成功率高達100%,倒車平均用時70秒。
這種水平已經達到或超過了“老司機”的倒車效率和精度。而令人欣喜的是,有了這種科技賦能重卡駕駛,倒車入庫難題被迎刃而解,新手駕駛員還用再為倒車入庫一籌莫展嗎?
以深圳市為例,2018年深圳發生的涉及重型貨車事故88起,死亡91人,其中因盲區導致的事故達47起,占比超過一半!在交管部門的安全宣傳中,甚至把大貨車右側盲區比喻為:虎口(如下圖)。這個比喻十分貼切,重卡車高體長,加之駕駛室的視線局限,使坐在一個固定位置上駕駛員根本無法將所有車輛周邊狀況盡收眼底,視線看不到就等于盲開,當我們站在大貨車右轉盲區時,真的就如同置身虎口一樣危險!
其通過綜合應用激光雷達、機器視覺、人工智能、北斗導航、5G-V2X車聯通訊等技術消滅駕駛視線的盲區死角。打通了從電控底盤、發動機,到智能駕駛系統的完整控制閉環,實現了在港區特定場景下的L4級自動駕駛。
據統計,我國每年發生的交通事故中,疲勞駕駛導致的事故占比高達21%。所以,在我們的安全駕駛培訓中,疲勞駕駛應對屬于重中之重。杜絕疲勞駕駛的根本在于人,當事人從思想上重視才是關鍵。
盡管在每次的課程講解中我們都分析利害關系,分享應對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受利益、時效、路況等種種條件的影響,疲勞駕駛現象始終像頑疾一樣的存在。
其智能化程度在于,車輛可以保持設定車距狀態下進行隊列行駛,前車加速我加速,前車減速我減速……配以車道偏移輔助技術,當車輛發生車道偏移時,輔助功能會及時進行自動糾正,使車輛始終保持在規定車道內按照設定車距魚貫行駛。
而此時再看駕駛座上的駕駛員,則是雙手、雙腳完全“解放”的狀態。可以想象一下,在這種狀態下隊列行駛,駕駛座上司機還用擔心疲勞駕駛嗎?
而上汽紅巖“5G+L4”智能重卡所做到的,就是把這些老司機的寶貴經驗進行采集、存儲,運用數據技術手段融入L4級自動駕駛應用中,這相當于給車輛建立了一個智慧的大腦,借鑒“老司機”的經驗賦能自動駕駛,借助車聯網信息通信技術,來實現車內、車與人、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云端服務平臺全方位網絡連接的綜合技術。
此外,上汽紅巖“5G+L4”智能重卡采用原杰獅C6高頂駕駛室,搭載4氣門、渦輪增壓中冷的清潔能源LNG發動機;制動采用EBS+EPB+ESC全盤式制動,掛車配備TEB;以及可安全提升車輛密度100%的智能行駛Al人工智能+5G+V2X車聯通訊系統,這套系統可以采集、分析大數據,實現自主升級,通過智能駕駛電控底盤,自動控制車輛行駛。
以5G科技賦能卡車駕駛,用大數據取代老經驗。透過上汽紅巖“5G+L4”智能重卡的各種驚艷表現,我們感到了汽車科技飛速發展的神奇,那句常掛嘴邊的“未來已來”真的是來了!行業在悄然巨變,它將改變卡車司機的生活。
實事求是的講,由于年齡“斷層”、老司機退休、新司機數量跟不上等問題的突顯,導致目前卡車司機稀缺,大部分車隊都面臨招工難題。而全球疫情爆發之后,伴隨互聯網購物的增長,貨運需求會隨之大增。但是,本就稀缺的卡車司機缺口如何增補?的確是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
正如馬斯克在接受采訪時所言:“我絕對不是努力想從人們的手里奪走他們的方向盤,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可能會達到人類駕駛員的10倍。擁有駕駛證是件相對容易的事情,但是通常情況下,人們可能會因為酒駕醉駕、開車分心、開車時收發微信、短信等造成事故。而自動駕駛就完全不存在這些問題。”
轉自《老路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