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奮斗者的坐標系。過去的5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也許只是短暫的瞬間,卻為我國的發展標注了新的歷史方位。
2021年1月17日,央視《新聞聯播》“十三五”成就巡禮報道中,對我國汽車工業轉型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做出專題呈現,其中中國重汽不負大國重器擔當,憑借對汽車產業基礎創新和核心技術創新的領先表現,得到央視認可,樹立商用車行業發展標桿。
報道中提到,“十三五”期間,中國在穩坐世界產銷第一大國的情況下,不斷加大對汽車產業基礎創新和核心技術創新攻關力度。其中中國重汽的新產品在節能降耗上又有了新突破,黃河重卡干線物流牽引車的風阻系數在0.4cd以下,比國內外主流產品低30%左右,按照每年30萬公里的行駛里程計算,可為用戶節油5-6萬元燃油成本。
黃河重卡又一次成為“全場焦點”,而熟悉黃河重卡的讀者都知道,黃河重卡具備這樣的實力。作為我國重型卡車的“鼻祖”,黃河卡車擁有深厚技術底蘊,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重型汽車的歷史,揭開了中國重型汽車工業建設的序幕,如今新一代“黃河”重卡憑借全方位的產品硬實力和科技前瞻性贏得央視《新聞聯播》點贊,再一次成為中國高端重卡的標桿和旗幟,為“十三五”中國重卡發展史劃下濃重色彩的一筆。
新一代黃河重卡的誕生和技術突破是中國重汽堅定不移優先保障科技研發和人才資源投入的集中體現。先進的產品需要技術研發創新作為支撐,2020年中國重汽集團研發經費的投入已經超過30億元,這無疑為中國重汽產品領先技術實力注入一針“強心劑”。
同樣在“十三五”期間,我國汽車工業在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賦能下,智能化、網聯化在汽車產業鏈條的各個場景被廣泛應用。《新聞聯播》還對天津港在運營的20多臺中國重汽無人駕駛電動集裝箱卡車做出展示報道。
如果說黃河重卡代表了汽車廠商對傳統制造的創新和迭代,那中國重汽無人駕駛電動集裝箱卡車的亮相則展示了汽車人對未來物流運輸模式的思考和趨勢。中國重汽無人駕駛電動卡車憑借“智能、安全、可靠”的特性,為世界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砥礪奮進“十三五”,擘畫發展新篇章。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中國重汽發展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年初突如其來新冠肺炎疫情,中國重汽在譚旭光董事長的帶領下,迎難而上,奮發有為,取得了耀眼的成績,2020年實現匯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8.4%,商用車產銷突破50萬輛,同比增長68.8%的歷史最好成績,圓滿打贏“十三五”收官之戰,詮釋中國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