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疫情還是愈發嚴苛的國際環境,都無法阻擋變革時代的到來。朱小平認為,在這場變革中,中國零部件企業將產生更大的力量。“偉大的時代,必將孕育偉大的企業,驅動中國制造繼續向前。“
作者|岳琳
編輯|驚霓
2019年11月,在中國車用電子電器協會年會上,30多名企業家獲得了“新時代追夢人“的殊榮,現場人們迸發出的自豪感劇烈沖擊著朱小平的內心。”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完成了從無到有的歷史使命,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在發展中積聚起自己的力量,這就是過去的時代中,最值得我們慶祝的事。”朱小平說。在她看來,2020年開始,中國將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憑借世界一流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生產制造水平成就制造強國的夢想。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車用電機電器電子委員會
秘書長 朱小平
衡量技術是否有翻天覆地的變革,核心標準不是改變了產品與否,而是是否帶動了全新的產業和需求。
在美國彭博社公布的2019年度“創新經濟全球問卷調查”結果中,全球54%的受訪者強烈同意,到2035年,中國和印度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因此,新的時代是中國實現全面超越的時代,而在技術層面,這將是屬于智能網聯和新能源的時代。朱小平做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5G的應用,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技術的成熟,不僅將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更對人類的生存環境、生活方式、文化以及生產方式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在此之前,無論采用何種技術,新能源汽車都是作為消費品不斷進行產品的演進,而未來,新能源技術將帶來一個全新產業的變革,傳統的發電形式、傳統的驅動形式將被替代,隨之而來的是新消費的興起,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由此產生的產業方向的變化。智能網聯也是如此。新時代的智能化的核心意義在于可實現對生產端的再造。“這種產業深層次的變化不再是技術的演進,而是變革。”朱小平說。
變革下,中國零部件業的競爭格局將產生重大變化,新的兩極分化不可避免,這個市場化中成長起來的群體再次面臨挑戰。
在經濟不確定的年代,中國零部件企業屢屢締造令人矚目的增長神話,這是優勝劣汰的結果,充分的市場競爭往往孕育偉大的企業。
從某種角度說,市場的劇烈動蕩也意味著一個舊時代的終結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啟。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全球供應鏈斷裂危機,2020年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開宣布,取消包括中國在內的25個經濟體在WTO中的發展中國家優惠待遇。實際上,美國對于WTO條款的不滿由來已久,在美國的干擾下,WTO對成員國的約束力和強制性也正在下降。美國此刻的這一做法,無疑將給我國本就陷于動蕩的出口貿易帶來更大的影響。
“中美貿易戰的核心是核心技術之爭,疫情的危局是對供應鏈應急機制和快速響應能力的挑戰和考驗。”朱小平認為。事實上,在前三十年,中國零部件企業頻繁參與國際貿易,在與跨國公司的合作與競爭中得以進步。先進的管理水平、生產制造能力逐步建立,在國際環境惡化的時候,具備了向國產替代這一龐大市場進軍的可能。
在享受全球化帶來的成果的同時,中國零部件企業積極布局新能源和智能網聯,加大投入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此外,新領域擁有技術優勢的企業的加入,為戰局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朱小平預計,從2020年開始,新技術將加速推動行業的變革,即便2019年新能源補貼的取消導致行業整體業績下滑,但目前能夠看到的智能網聯和新能源市場的未來,零部件企業顯然不愿錯過。
偉大的企業,是新技術新服務的發明者,是新商業模式的創造者,是卓越企業文化的創立者,同時又是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下和激烈的競爭中把公司做大做強者。
如果說舊時代的競爭是規模和成本的競爭,那么新時代則進入技術和市場雙向驅動的競爭階段。朱小平認為,只有通過雙向驅動建立起競爭能力的企業,才能跟上這個時代。
新時代零部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由四大支柱構筑:廣泛的市場空間、難以復制的商業模式、持續增長的潛力以及堅忍不拔的企業家精神。而后者被朱小平稱為“一個偉大的企業最重要的特征”。中國零部件企業擅長在不利的環境中發現機會,并在學習中創新,這在上一個時代幫助他們得以生存并壯大,而在新的淘汰賽中,他們需要通過轉型才能再次贏得機會。其中向新賽道的轉型顯然更有利于企業完成從跟隨到引領的迅速蛻變。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中提出,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體系全面建成的目標。這一戰略釋放出了強烈的信號,以“電動化”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以“智能化+網聯化”為代表的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產業“新四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將促進整個產業鏈和生態系統的重構。
從家電電機轉向新能源汽車電機的臥龍電驅,不斷剝離非主營業務,聚焦主業,對工廠進行智能化,在全球繼續并購擴張,欲打造全球電機No.1;中車株洲憑借深厚的軌道交通技術沉淀,從2008年就開始自主研發IGBT技術,向新能源汽車領域轉型,以雄厚的技術和資金實力多年來持續投入,在核心技術上取得領先。
并非只有技術革命才能帶來產業變化,技術改良亦可。朱小平做了一個類比,瓦特并沒有發明蒸汽機,但是通過他的改良,蒸汽機的效率提高了75%,使火車開啟了陸路運輸新時代。朱小平表示,原來的傳統的企業通過科技創新,進行技術產品升級實現國產替代,便屬于此類。
“偉大的時代,才會造就偉大的企業。當下,就是中國最好的時代。我們要抓住機遇,整合資源,與偉大的企業共成長,也幫助有潛力的企業成就偉大。”理性而深沉的思考,讓親歷了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20余年艱難成長的朱小平,對行業有了新的認識。
中國作為世界汽車市場的核心地位不會改變,但市場增長降速就意味著市場進入了存量競爭階段,隨著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行業需要的是存量王者,龍頭企業會越來越強。借助協會的平臺,挖掘成功企業背后的邏輯,向更多具有潛力的企業提供借鑒和扶持,與見證偉大企業的成長相比,朱小平更希望帶動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新時代中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