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蹤熱點 深度報道 ]
又是一年兩會時,在汽車市場發展風云變幻,進入存量競爭的關鍵階段,在我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的特殊節點,汽車產業如何迎風破浪走好突圍之路,又該如何抓住機遇打響品牌向上之戰?
今年參加兩會的汽車界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肩負為產業發展鼓與呼的重任,紛紛建言獻策。
?后市場 挖掘新的市場贏利點
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和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在今年兩會不約而同地對規范汽車改裝市場發展提出了建議。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中國汽車改裝市場產值超過1600億元,且以每年超過30%左右的速度遞增,但即使面對如此巨大的汽車后市場,我國汽車改裝比例僅為5%,僅占后市場的3%,相比美日等發達國家約80%的汽車改裝比例、40%以上的后市場占比份額,中國汽車改裝市場尚處于萌芽狀態,擁有著巨大潛力。
李書福在建議中提出,出臺符合國情的汽車改裝法律法規,有效落實《方案》。加強行業監管,制定專業性的改裝技術規范。對于改裝廠,需建立明確的軟硬件審核與改裝服務監管機制,明確改裝與售后責任范圍,對于通過審核要求的汽車改裝廠家,給予其汽車改裝合法經營權。
王鳳英在建議中提出,鼓勵與國外改裝行業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先進技術經驗,增進國內汽車廠商與改裝廠商的相互交流,鼓勵院校設立相關專業,培養專業汽車改裝人才,加強人才儲備。另外還可以在部分汽車改裝發達地區以及部分汽車生產企業授權4S店體系開展試點工作,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逐步在全國推行。
在新車市場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如何開拓新的汽車市場盈利點,是所有汽車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此種背景下,國外成熟的發展經驗,巨大的市場潛力,日趨增長的消費需求,使得汽車改裝成為了一個可以看得清、摸得準的巨大市場。
?尋找產業增長新動能
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是當下我國經濟以及汽車產業發展的熱點,全國人大代表多有提及。
王鳳英在《關于加快我國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促進氫燃料電池汽車全面均衡發展的建議》中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新能源汽車重要發展方向,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她呼吁,我國急需加強氫能源基礎設施尤其是加氫站的建設發展,理順整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生態鏈,以此推動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認為,我國在氫能生產、儲存、運輸方面目前還缺少統一規劃與布局,相關配套檢測與檢驗機構尚不完善,氫燃料產業發展進程相對緩慢。他建議,由國家層面統籌規劃,將氫能從國家發展重點方向升級為國家發展戰略的層面,做好頂層設計,促進氫能產業健康發展。
在燃油車市場進入存量市場競爭之后,汽車企業要想引領發展,必須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所突破,找到生存發展的新動能,氫燃料電池汽車就是車企未來應該抓住的新動能之一。
?務實推廣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是近幾年兩會熱議的話題,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們在相關的議案和提案中,提出了更加務實、貼合實際的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認為,近兩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新能源汽車技術逐步成熟,里程憂慮已得到緩解,充電便利性和快捷度對應的“充電難”成為最突出的問題。因此,他將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出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目前新能源物流車在城區通行和尾號限行方面與燃油物流車完全一樣,沒有任何通行優勢,直接影響了物流企業置換和購買新能源物流車的積極性。新能源物流車成本中,電池成本占了很大一部分,導致新能源物流車并無成本優勢,且充電便利性仍有待加強。他從七個方面提出建議,加快新能源城市物流車推廣應用,助力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
不難發現,代表委員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關注點,已經從過去的關注新能源汽車安全、財政補貼政策等切換到流通和使用環節的具體問題,并且提出了非常具體的解決辦法。
?自動駕駛需加快應用
自動駕駛也是今年兩會的熱詞之一。全國人大代表、盼達用車CEO高鈺建議,國家出臺支持和鼓勵各地加快自動駕駛測試場的建設及資質認證的政策指引,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動自動駕駛車輛的開放道路測試工作。他建議開展基于自動駕駛汽車的保險體系研究,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科學、合理地建立保險與自動駕駛汽車安全風險的產品開發與試點,保障自動駕駛汽車在測評環節和商業化應用的發展。
車企對于加速自動駕駛研發和推廣應用的熱情更高。尹同躍建議,由國家制訂和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支持智能汽車自主操作系統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從智能汽車和用戶運營平臺的基礎操作系統層面來保證公共安全、國家安全。
曾慶洪也建議,國家應加快智能路網建設,助力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應用。
從此前呼吁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立法,到今年的建議加快推廣自動駕駛汽車應用,表明我國汽車產業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有非常積極的推動,中國車企有著極大的參與熱情,盼望能夠搶占這一輪技術變革的制高點,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
?減負 降低汽車制造業稅費
為了更好促進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建議,進行汽車稅收改革,降低制造業稅費。“建議進一步降低、合并增值稅稅率,為企業減負;改革汽車購置稅,將車輛購置稅、消費稅調整為共享稅或地稅。”朱華榮說。
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工商聯主席、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提案,建議盡快為企業精準減負,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汽車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屬于支柱型產業。當下,在結束了連續28年的市場高速增長后,我國很多汽車企業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部分企業面臨著很大的運營壓力,適當降低企業稅費,有利于企業的輕裝上陣。
?培育、提升品牌競爭力
汽車企業品牌力的打造,是今年兩會汽車界代表繼續關注的老話題。去年兩會,朱華榮提出《關于快速提升中國汽車品牌形象的建議》,今年他仍關注中國汽車品牌的發展。他認為,中國汽車品牌要在增量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必須要加強品牌建設。當前,我國汽車品牌面臨產品品質與品牌溢價不匹配的問題。
他建議,在大型會議、論壇活動中,積極使用中國品牌汽車并充分展現中國汽車品牌形象;中國駐外使領館、國際援助行動中,更多展現中國品牌汽車;大型媒體平臺助力;完善網絡管理機制,共塑行業輿論環境。
去年兩會,在《關于重視并加強中國品牌建設的建議》中,尹同躍提到,相對日韓等發達國家對本國品牌的重視程度,我國政府在品牌重視程度和品牌宣傳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強。今年兩會,尹同躍的建議繼續涉及品牌打造。而王鳳英等車企代表也在今年兩會提出培育國家品牌的重要性。王鳳英呼吁,政府從國家層面對中國企業的全球發展進行整體規劃及服務保障,培育國家品牌。
從過去的產品品質差距,到現在的品牌力差距,中國汽車企業已經逐漸縮小了與跨國汽車公司的差距,但品牌力建設非一朝一夕,仍需全產業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