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蹤熱點 深度報道 ]
實至名歸 10位卡車司機脫穎而出
第四屆"中國雷鋒卡車兄弟"評選活動組委會秘書長楊金國在現場介紹,第四屆“中國雷鋒卡車兄弟”評選活動自4月15日發布以來,通過經銷商、服務商、相關單位推薦、網絡自薦等渠道,全國共有2426個相關事跡參與評選,經評選活動組委會公平、公正初步認定,有1020個參評事跡具備參評資格。活動組委會通過近2個月的走訪,調查核實評估事跡的真實性,其中46個事跡作為第四屆“中國雷鋒卡車兄弟”評選活動提名候選事跡,再通過網絡投票評選,最終評選出20名候選人事跡參與最終評選。
“可以說,經過大量的事跡申報篩選、實地走訪核查、事跡代表性初選、網絡投票參考、專家終審,這10位司機代表能夠脫穎而出,成為“第四屆中國雷鋒卡車兄弟”,確實實至名歸。”楊金國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第四屆“中國雷鋒卡車司機”評選活動正式升級為“中國雷鋒卡車兄弟”評選,參評對象不再局限于卡車司機,范圍涉及物流公司、物流車隊的經營者、管理者;中國商用車銷售、服務的經營者;同時為中國物流運輸行業做出突出貢獻的交警、路政等道路運輸管理單位及先進個人也將作為參評對象參與評選;相對往屆來說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文化滲透更加有力。
四年沉淀 共攬芳華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間,“中國雷鋒卡車兄弟”評選活動已進行了四屆。從2015年到2019年,經過四年的醞釀與升華,“中國雷鋒卡車司機兄弟”評選已成為卡車業弘揚和表彰善行義舉的大IP,企業社會公益口碑的展示平臺、卡車兄弟先進個人的權威表彰殿堂。
《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總經理辛寧表示:“中國雷鋒卡車兄弟”自啟動以來一直倡導卡車司機做一個正直、熱心、有愛心的人,做到平時熱心幫助他人,自己有困難時有人幫。以此逐漸凝聚中國卡車司機,共同建設中國卡車司機互助文化,為龐大的中國卡車司機群體找到精神歸宿。作為中國汽車行業輿論領袖,《中國汽車報》也一直在研討中國卡車司機應該樹立什么樣的精神,讓三千萬群體尋找到自己的精神歸宿,從而體現國家以人為本的理念,為構建中國卡車司機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四年來“中國雷鋒卡車兄弟”評選活動影響力覆蓋到了全國各地卡車司機群體,先后有數萬名卡車司機主動報名參與評選,他們從不同層面反映了卡車司機的文化,他們的事跡踐行著中國卡車司機的文化,他們代表了全國卡車司機的正面形象。
并且受“中國雷鋒卡車兄弟”評選活動影響,全國卡車司機也紛紛加入愛心互助志愿者隊伍,目前全國20個省、105個地級市、330個區縣,有近5000名卡車司機志愿者。
再接再厲 持續引領時代卡車人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以3000萬卡車司機作為載體、縱橫交錯的公路網作為紐帶,地域之間的奇妙碰撞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締造了普通中國人聯系越發緊密、同質性越發顯著的日常生活,也成為新經濟持續活力的來源。有數據統計,我國貨運總量76%是靠公路運輸完成的,而這個巨額的數字背后是無數個貨車司機的默默付出。
“但是,探究我國貨車司機的生存現狀卻不容樂觀。”中國卡車兄弟善力計劃名人堂獲得者王金伍表示,卡車司機是一個相對弱勢的群體,社會地位比較低,不僅要獨自面對國道、高速公路、物流園區等地對待卡車司機不公正行為,還要面對城市諸多的貨車限行管理、高速公路上的天價救援費等一系列有失公平的問題,特別是近幾年來,社會公眾對卡車司機有所誤解,認為卡車司機素質普遍不高。
實際上,大部分卡車司機都在默默地為社會努力工作,是有擔當、有責任感、有職業操守的新時代卡車司機群體形象。在他們當中總能看到,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給異地卡車司機指路;幫助異地卡車司機找靠譜的配貨站;為遇到碰瓷的卡車司機壯膽;同樣,他們誠信對待客戶,默默得從事物流運輸工作,用行動踐行尊老愛老傳統美德,通過自己的努力勤勞致富等。
“‘中國雷鋒卡車兄弟’評選,就是希望將這群值得尊敬,值得弘揚的卡車司機事跡傳播開來,讓全社會看到,中國卡車司機不僅能自立、自強,還有愛心,有社會責任感,這是一個有著巨大正能量的群體。”楊金國表示,中國雷鋒卡車兄弟所引導的“誠信、熱情、實干致富、尊老敬老、見義勇為”等主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卡車文化發展的基石,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完善“中國夢”對卡車司機的新要求,以卡車司機兄弟之間、企業與司機之間的善行義舉為評選引導方向,用評選表彰提升卡車司機幸福感和榮譽感。
最終評選出來的第四屆“中國雷鋒卡車兄弟”是(排名不分先后):
1、 山東濰坊 李述芳
2、 河南漯河 劉賀舉
3、 浙江金華 許召青
4、 河南許昌 孫國賢
5、 湖北襄陽 何小軍
6、 寧夏吳中 海宗鵬
7、 河南洛陽 宗克慶
8、 陜西西安 杜清鋒
9、 山東濟寧 邵士福
10、 湖北鄂州 張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