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蹤熱點 深度報道 ]
2022的夏天,酷暑難當,當半年報出臺,五大客車企業銷售和利潤同時下滑,中國客車市場再次步入“寒冬”,業內開始彌漫悲觀氣氛。
不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認為,我國客車行業應放眼全球,加緊面向新技術的轉型升級,生產適銷對路的客車產品,從市場驅動轉型為技術驅動,不斷提升質量水平,提高品牌效應,增加產品溢價,這是破局的關鍵。
蛻變: 市場倒逼客車企業重新審視行業
中國客車市場的問題由來已久,作為弱周期行業的典型代表,客車行業總量不僅取決于居民出行總量和出行結構,也受國家及地方政策的影響。
客車行業現階段的困難,在于大眾出行工具多樣化,城市公共交通轉換期已過,疫情導致政府采購減少和旅游出行需求減弱,國內市場內卷加劇,企業之間相互競價,海外市場金融風險和交付風險仍然較高。
而且近些年客車市場分散,產品同質化嚴重,一些企業在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設計、推廣等方面投入明顯不足不夠,發展理念和營銷方式因循守舊,未能認識到轉型的必要性,進一步影響行業整體發展后勁。
2022年上半年五家客車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及虧損說明: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萬元) | 扣除非經營性損益凈利潤(萬元) | 虧損主要原因 | |
宇通客車 | 虧損7800至5200 | 虧損40000至32000 | 受疫情反復影響、各地人員流動受限、人員出現需求減少、導致城市公交客運量、中短途客運量、旅游客運量大幅度下滑,行業競爭加劇,以及受上游原材料漲價、運輸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成本增加。 |
金龍集團 | 虧損22000左右 | 虧損27800 | 受疫情影響、客車行業國內外需求減少,市場競爭激烈、以及受上游原材料漲價、運輸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折舊和利息支出成本增加,盈利空間收縮。 |
中通客車 | 盈利2000至2500 | 虧損4800至3700 | 一是公司調整產品結構,大中型客車銷量增加,毛利率提升;二是本期處置新疆中通客車股權影響利潤增加。 |
安凱客車 | 虧損9000至9900 | 虧損10500至11500 | 公司銷售規模下降,營業收入未達到預期,原材料及配套價格上漲、銷售產品結構變化導致產品綜合毛利率下降。 |
亞星客車 | 虧損8700至6200 | 虧損9000至6500 | 受到出行方式改變和疫情影響,客流量持續下滑,客車產品從大型、中型客車產品向輕型客車轉變,公司產品以大型、中型客車為主,導致銷量下滑嚴重,成本上升,尤其是原材料漲價、毛利率進一步下降,海外疫情持續,海外銷售工作開展困難,海外訂單較少,對公司利潤貢獻較少。 |
據上表可以看出,行業整體下滑總體原因主要是疫情反復,人員流動受限、出行需求減少,城市公交、中短途、旅游客運量大幅度下滑,同時原材料漲價、運輸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影響導致企業成本增加。
也能看出仍有企業未能預判行業需求走勢,產品定位和產品結構方面還停留在過去的市場認知,這意味著未來還有企業需要重新審視,才能完成轉型戰略思路。
7月銷量(輛) | 7月同比% | 1-7月累計銷量(輛) | 1-7月累計同比% | |
宇通客車 | 2040 | -27.22 | 13607 | -41.83 |
金龍汽車(含廈門金龍、蘇州金龍、廈門金旅) | 2725 | -18.87 | 21275 | -22.23 |
中通客車 | 480 | -41.61 | 3662 | -21.47 |
安凱客車 | 239 | -1.24 | 1542 | -15.65 |
亞星客車 | 106 | 61.0 | 898 | -20.0 |
突破,新能源和智能網聯的轉型之路
從2009年十城千輛至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道路上,客車行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奠基貢獻,直接促成了全國眾多城市公交車的全面新能源化,同時也使得以宇通為代表的中國客車企業成功完成了新能源化的轉型。
而今,“電動化”的上半場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智能網聯”的下半場已經拉開帷幕。
目前,已經多家客車企業對外透露了各自的自動駕駛產品,這當中,行業龍頭宇通走在了前面。
早在2013年,宇通率先開始對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技術方向進行前瞻性布局,率先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高端化轉型。
截至目前,宇通已在等多個城市開展自動駕駛項目的示范運營,并建立了52個自動駕駛企業流程標準,累計商業化運營超過160萬公里。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服務體系,以及涵蓋技術、產品、場景等多個層面的自動駕駛園區解決方案。
在氫燃料領域,根據國家2022年出臺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而2016年--2022年上半年,燃料電池客車累計實現銷售僅為4452輛,后續還有巨大發展空間。
目前兩批示范城市群均陸續發布了各自部署,均涉及到氫燃料客車,這對于客車行業,不啻于一大利好。
2022北京冬奧會成為全球技術會師之地,北京、延慶、張家口賽區服務的氫燃料客車吸引了全球汽車行業的目光,福田、宇通、吉利等的氫燃料客車精彩亮相,其中185輛宇通氫燃料客車憑借其出色的低噪音、長續航、低氫耗、冷啟動,以及平穩性能,成為冰雪盛會中“最靚的崽”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宇通燃料電池客車已累計運營3800萬公里,可為客戶提供涵蓋制氫、運氫、加氫和運營在內的整體解決方案和綜合服務能力。
據汽車總站網經多地調研,各品牌氫燃料客車當中,宇通最受好評。
轉戰:從賣產品到賣技術標準的海外市場
中國是客車大國,更是客車出口大國。
即使在被疫情和地區沖突影響的當下,客車海外市場依舊一片大好。2022年上半年我國客車累計出口21259輛(含10座及以上客車),同比增長12.1%,其中新能源客車共計出口2136輛,同比(去年同期出口908輛)增長135%。
就汽車工業整體而言,客車的體量微不足道,但世界客車舞臺上,中國卻是舉足輕重。
中國客車出口由來已久。1958年,中國客車就曾簽下了第一批出口訂單;新千年前后,中國客車正式打開海外市場;
大約從2007年開始,中國客車在國際舞臺上開始注重品牌培育,通過深耕市場,豐富車型,量身打造服務方案,從此穩居全球銷量,服務區域也從南美洲、非洲等地,向發達國家和地區突破。
在2018年左右,國內新能源汽車還在發展和探索階段,中國新能源客車已經率先走出國門,馳騁在英、美、日等國的發達城市街頭,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汽車工業新能源發展的正確方向。
也就是說,在客車領域,無論是傳統燃油,還是新能源,中國客車工業均已率先實現從大國向強國的轉型。
而且,中國客車不再單純輸出產品,而是重新塑造了以技術方案和標準出口為特征的客車出口模式,開始進入體系化、平臺化、產業鏈綜合優勢較量。
據了解,在這個過程這當中,宇通客車獨創了中國制造出口的“宇通模式”,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由產品輸出走向技術輸出的典范,帶領中國客車行業,成為全球的主流客車供應商。
數據顯示,截止上半年,宇通累計出口各類客車超過83,000輛,產品遠銷西歐、北歐、中東、東亞、南美、大洋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持續帶動中國客車的全球影響力。
破圈:苦練內功,深挖“存量市場”拓展“增量市場”
將近三年的疫情,讓客車行業陷入發展最低谷,客車企業紛紛跨界轉型,延長產品鏈,轉變服務方式,從“制造型+銷售產品”向“制造服務型+解決方案”進行轉型。
以宇通“超基因價值鏈”為例,就是針對不同的環境、區域、路段,采集路譜,路況分析,提供不同的車輛及服務方案,以保障客戶達到更高效益的運營,實現“全時服務、全周期保障、全智能管理”。
如何來理解這種“良性內卷”?
以宇通13家4S中心站、2,000余家特約服務網點、200余家配件經銷商服務網絡舉例,宇通的直服模式,通過智能監控+智能用車+智能養車,預判車輛故障并及時快速高效解決,整體服務實現覆蓋更廣、響應更快、能力更強、預警更準的服務效果,滿足客戶運營更穩定、效益更長遠的訴求。
在宇通這種苦練內功,強化質量,提升服務的帶頭作用下,整個客車行業的服務能力和客戶關系再上了一個新臺階。公交和客運企業為此紛紛點贊。
而且,在汽車總站網看來,客車市場未來還有許多新的增長機會:
一.隨著城市化進程深入,仍有眾多地區需要開通公交。
根據汽車總站網調研,目前我國還有大量的農村地區剛通公路,很多村鎮還沒有公交車,受經濟條件和地理環境影響,仍有眾多地方的居民出行需要客車,未來這些地區都要陸續開通公交線路,市場潛力仍然巨大。
二.仍有許多民眾出行需要公交車和客運。
根據公安部最新統計數據,目前我國只有4億多人有機動車駕照的,也就是說還有10億人不會駕駛私家車,出行需要公共交通工具。
三.通勤客車需求會繼續大量存在。
四.旅游行業復蘇后,旅游用車、景區用車需求仍會增加。
五.從2015年新能源汽車“爆發期”算起,目前新能源公交車正好進入更新和淘汰期,后續會形成龐大的增量市場。
此外,在未來智慧城市發展中,智能客車的車路協同作用還可以進一步開發,這些都是客車行業需要思考和布局的方向。
良性的行業競爭仍會繼續,市場仍會在“內卷”和“破圈”中不斷向上。我們有理由堅信,不論經濟生活怎樣變化,未來出行離不開新能源和智能網聯加持的客車。
這方面,中國客車行業已經勝算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