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蹤熱點 深度報道 ]
2021年9月27-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的“2021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 (PT展)在北京的國家會議中心舉行,28日,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北京中科海匯承辦的“第二屆5G+車聯網生態發展高峰論壇”開幕,本屆高峰論壇是PT展同期的ICT 中國·2021 高層論壇中唯一的車聯網領域論壇。
中信科移動戰略市場部總經理廖鐳鳴應邀出席了“第二屆5G+車聯網生態發展高峰論壇”,并發表了《5G+車聯網產業發展展望》的主題演講。
廖總表示C-V2X本身也是移動通信網絡,移動通信網絡的特點或者產業發展,它就需要先有網、再有終端、后有應用的過程;車聯網的發展規律,也會是先進行網絡建設,從而拉動終端用戶數量增長,再進一步推動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成熟;車聯網to B的商業模式探索,建議關注存量車,這會帶來現有終端的成本、性能以及應用模式的一個探索。
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廖鐳鳴:謝謝主持人,各位領導,各位業內同仁,大家上午好。今天我非常榮幸來這個地方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關于5G+車聯網我們的理解,以及我們在這里能做的一些工作。
我今天介紹的內容分四塊,第一塊是在智能交通產業發展大的趨勢。第二塊是我們對于5G+車聯網目前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幾點想法。第三個中國信科集團在助力5G+產業發展過程當中我們做的一些貢獻。另外就是我們的一些示范項目的介紹。
首先我們看一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趨勢,我想表達的是目前智能交通產業發展從最早的1.0信息化,目前應該說規模進入到2.0的智能化的這樣一個階段,在2.0階段協同化是我們目前一直在講的車路協同等等這些的核心,這樣發展的階段少不了5G網絡的發展所提供的網絡基礎,為車路協同車聯網發展提供很好的助力。同時我們也看到在2.0的階段里面,我們各個地方也都基于這樣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整個智慧交通帶來新的動能,在各個地方很多省市都已經做了車聯網的這樣一個示范項目,以及這樣一個先導區的試驗和驗證。未來我們相信智能交通3.0是往自動化發展的趨勢,是以自動化為主要特征的這樣一個階段,這是當前我們對于智能交通發展階段的一個初步的判斷。
第二個關于5G在助力車聯網產業這塊,我們目前還是從安全、效率以及信息這幾個維度,我們認為在這里面起到作用會比較明顯,特別是在我們用V2X 、5G這樣一個技術應用,可以減少汽車事故50%-80%,通行效率提升10%以上,可以說是對整個智慧交通領域有一個較大的革命性的助力變化。除了5G網絡之外,除了5G網聯之外,我們認為AI在這個階段逐步進入到智能交通的發展過程當中,也在這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里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一個是從感知的階段到決策階段到供給階段到車路一體化的階段,這里面都統統體現出來了AI與網聯的結合所帶來的價值,這是我們當前看到這樣一個我們說從感知設備,協同的感知設備,通過網聯+AI的方式進行融合感知。智能決策階段也是通過我們網聯與路側設備的協同發展來進行這樣的智能決策。在控制階段,同樣也是我們要協同我們路側的信息來進行相應的新的決策。車路一體化是為了我們整體的智慧交通的發展,以及交通管控這個領域來考慮AI與網聯的結合所帶來的價值。
第二個我們想說一下我們對于車聯網的產業發展思考,可能大家近期看到很多的是試驗網、示范網以及示范項目的發展,真正規模化的商用大家可能也都在摸索,在探索,在尋找,這也是困擾大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說基于C-V2X我們的商業模式到底在哪,我們的痛點怎么解決,哪些是剛需。其實談到這里的時候,我一直在跟我們業內的一些同仁在交流的時候也在強調我說C-V2X本身來講它也是移動通信網絡,移動通信網絡的特點或者產業發展,它就需要先有網再有應用的過程。舉個例子,我們當時做3G、4G、5G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是網絡先行,然后再有終端的發展。在3G的時候,我們當時都說3G、4G、5G如果我們沒有網絡,我相信大家都不會去買3G、4G、5G終端,因為買了之后沒有地方用,所以整個移動通信網絡的特定決定了它一定要有這樣規模性的網絡建設來支撐我們終端發展,以至于后面應用的規模發展。
下面這兩個圖可以看出來,我們當年在做移動通信的這個產業過程當中,實際上在3G、4G的時候正好是投資的高峰期,是網絡建設的高峰期。從用戶的發展階段來看,到2017年的時候,當時4G的用戶比例,他滲透率已經達到了15%以后,當網絡建設達到一定的規模,滲透率達到55%以后,他的用戶速度在急劇的增長,包括現在的5G也是同樣的特點,所以說我們認為車聯網同樣的會遵循這樣一個規律,也需要有這么一張規模性的網來支撐我們的網絡業務的發展和終端的發展,所以說剛才大家都在提到,包括我們的車端怎么提高滲透率,怎么提高應用,其實我覺得一張C-V2X標準的網絡是必不可少的,這是我們對于5G+車聯網的第一個觀點。
第二個,關于應用,當然今天在座的有很多車企,包括前面的百度也都在做自動駕駛等等這些應用,我們觀點可能有一些區別,或者是分階段的理解,我們認為有三類應用,第一是輔助駕駛,也就是基于我們現在的私家車,我們普通的駕駛車輛具備L1、L2的智能駕駛能力的車輛,這種應用是其一,我們來提高他的安全性、效率,比如說公交,比如說高速。第二個特定場景下中低速的無人駕駛,有園區、港口、礦區、機場以及道路,比如說我們的旅游區,比如說大型的公園等等這些區域,是我們這些低速封閉的無人駕駛,這是兩種場景,可以實現車車與車路的網聯。對于全天候全場景無人駕駛是第三種應用,這三種應用是目前大家討論最多的三種類型。
我們其實認為目前的階段可能重點還是在我們的輔助駕駛和特定場景中的中低速的無人駕駛為主,同時也在驗證應用層的全天候全場景無人駕駛的階段,這是我們對于當前這個產業發展階段的判斷,同時對于技術來講,我們認為現在LTE-V2X為主,5G應該是在全天候無人駕駛的基礎上去應用,這是對于當前應用以及技術階段的分析和判斷。
第三個關于一些建議,我們也是希望三點,第一個是建設全域的網絡,當然這個需要國家的統一安排和協同,去符合移動通信的產業發展這個規律,去建設這樣一張網絡,當然了也不是說我們網絡是無處不在的,關鍵的路口是一定要去做的,以及它需要路口是一定要建設的,也就是說在用戶需要網的時候一定是有的,達到這樣的效果。
第二個,面向to B探索商業模式,特別是從節能高效方面來去探索,比如說公交比如說物流,比如我們的百度,這種普通的掃地車,這種都是可以現在去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另外一個,我們是建議在這個基礎上要重點考慮一下存量市場,存量汽車市場的拓展和用戶滲透力的提升,從這個角度來講,是可以很快速的去實現他的車聯網滲透率的快速發展,也是能夠快速推動V2X業務應用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畢竟每年我們新出廠的車,也就是2000萬到3000萬,最多3000萬,我們存量車有三億,如果把存量車做好的話,新出廠車的量只占10%,所以我們建議也要考慮關心存量車,這個帶來現有終端的成本、性能以及應用模式的一個探索,這是三個方面的建議。
中國信科在5G+車聯網產業發展過程當中我們一直是來應用C-V2X產業發展的主力軍,我們最早2012年2013年提出了標準,在工信部的指導下,我們向國際一些組織提交了標準,也成功和產業內包括高通在內的產業伙伴寫進了3GPP里面。
在產業化過程中,我們在業內是比較領先的,從自研芯片到模組,以及整個智能協同解決方案我們都是端到端的提供解決方案。目前業內國產模組解決方案,我們中國信科提供的模組市場占有率是最高的。這是我們中國信科從整體解決方案的一個介紹,這里就不細講了。
我們從整個的網絡解決方案來講,我們考慮的是多網融合、邊云融合、感知融合、定位融合和安全融合,這幾個方面融合的發展。從多網融合,我們有5G主設備,我們也有3G、4G、5G的能力,以及和C-V2X結合,為我們車輛提供融合的網絡服務。第二個,邊云融合我們也有相應的邊緣計算,通過我們的人工中心進行融合的計算。第二個端網融合,我們從通信網關的融合,來提高整套的3G、4G、5G,以及包括我們的CAN總線,車內以太網融合的網關。從定位融合,我們除了提供有ITK北斗的定位技術之外,我們已經開始將基于蜂窩網絡高清定位技術,已經用于我們車聯網的場景里面去,未來我們可能在我們設備里面,我們高精的定位可以基于5G網絡來實現我們厘米級的高精定位。
從安全網絡融合的角度來看,我們除了能提供接入的安全CA認證之外,還是可以提供加密級的芯片來保護通信數據的安全,所以說這是我們整體的針對我們車聯網在安全,在網絡,在計算,在定位等等這些領域上面我們整體的思路。
另外我們還是進一步提出AI+網聯與ADAS的結合是未來我們賦能自動駕駛的一個很重要的點,這里面一些應用,這些場景我們都是有相應的示范,這個也供大家參考,可能業界大家都見的比較多。
我們再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可以為封閉園區、城市道路、城際公路提供綜合的解決方案,我們有相應的應用,后面我會介紹。目前我們在四大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里面我們市占率是第一,我們也有一汽、東風、江淮企業我們也是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另外我們有百度合作伙伴,我們也是百度主要供應商,在江蘇、長沙、西青、天津和重慶相關的先導區我們都是參與。
包括智能公交的一些應用,剛才說的是在V2X這個領域的市場,在一些應用的擴展層面,像公交領域,廈門最早第一個做V2X智能公交的項目,可以說開了先河。第二是杭州的智能公交,第三個是西咸的智能公交,支持了整個杭州亞運區域的公交服務。在公路領域我們提供了編隊應用解決方案,其他高速的解決方案我們也有相應的類似于城市道路應用的方案,但是這里面編隊是我們最早跟東風商用車合作,在我們天津進行了測試驗證。除了上面兩個場景應用之外,我們還做了智能物流,我們開啟無人配送,我剛才提到了低速的園區的無人駕駛的應用,我們也是在進行這樣一個探索,我們和京東合作,來進行末端的配送無人化,提供V2X的服務,來給無人配送帶來新的一雙眼睛,可以看到無人配送車當時的環境,可以實現真正的無人配送。剛才也提到我們很多廣州相應的無人配送車是應用的這套解決方案。
以上是我今天的內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