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蹤熱點 深度報道 ]
楊立慧,女,畢業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學,慧眼看車創始人。成立15年的慧眼看車已經成長為中國客車資源整合平臺,依托商品規劃專業所構建的中國客車行業智庫為客車行業專業發展持續做出貢獻。楊立慧女士憑借出眾的人格魅力及高深的專業造詣在業界獲得高度認可。
摘要:慧眼看車創始人楊立慧對六年來客車行業的政策進行了分析,以比亞迪、沃特瑪和宇通為例,分析了多個客車行業內的經典案例。她認為,確定自身資源、找準自身核心競爭力、明晰未來方向、做好戰略選擇,并且在經營的過程中控制好關鍵因素,特別是決策能力、流程能力、供應鏈能力以及產品比較競爭能力十分重要,這些是客車企業對目前做出選擇以及持續發展所要面臨的重要課題。
客車企業經營的關鍵因素分析
供應鏈的伙伴決定了客車行業整車技術水平能力,也決定了在供應資源和資金方面的被支持力度, 客車企業的未來需要服務伙伴給予支撐。
比亞迪的發展模式非常成功,以自身資源為核心,始終堅持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比亞迪的經營模式有兩個硬傷。
第一個硬傷:比亞迪不是以做車起家,產品整體的競爭優勢弱于傳統客車企業,在發展初期也沒有強勢的商業模式,但傳統的客車企業在當時放棄了和比亞迪競爭的機會,從而放任其成長了起來。可以說,是客車行業的偏右傾判斷和行動成就了比亞迪的今天。
第二個硬傷:商業模式的內傷。正如火箭發射,在整流罩脫落的時候,企業必然有新的變化。比亞迪的投資換市場模式不是個案,是一群企業在走的路,無論哪一家投資的企業因為地方訂單沒有而停產,很容易被聚焦并進而形成焦點,會帶來蝴蝶效應,可能給整個商業模式帶來質疑并快速衰退。而作為上市公司的比亞迪將面臨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雙重壓力。這種內傷一定會爆發,只是時間早晚而已,發酵的程度存在不確定性。所以,比亞迪如何做好商業模式的軟著陸,對比亞迪的決策者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市場換投資收益這個商業模式典型的代表是沃特瑪聯盟,從沃特瑪所有公告和新聞可以追溯沃特瑪聯盟的商業模式軌跡,明確沃特瑪的商業模式就是市場換投資收益。應該說沃特瑪這個模式從成長軌跡來說非常成功,之所以最后沒有閉環完成,不過是沒跑過補貼的下調速度而已。當然,產品質量不過關給自身和很多企業帶來的困局是另外一個事情,如果產品質量過關也不至于走如此劍走偏鋒的模式了。從聯盟之一的越博的軌跡可以知道投資收益的巨大,至于投資收益局到底是多少,外人是無法明了和計算了。整個過程被牽連的企業,以及沃特瑪自己都需要反思,決策者們的一時好大喜功帶來了自身的損傷以及整個行業的烏云密布,有點兒不負責任。
從客車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的報表中可以看出,客車行業已經形成壓倒式格局。客車行業的分類只有客車廠和非客車廠,客車廠從整體競爭能力來看只有宇通和非宇通。如何快速獲取行業第二品牌的地位是除宇通外的每個客車企業都必須和可以考慮的問題。
這六年客車行業的發展,為我們上了一節全面系統的臨床教學課,有成功也有失敗。而其中的教訓教會了客車行業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如何定位自己的發展,也給客車行業探索出了一個嶄新的方向。 市場發生了變化,我們也要重新思考發展思路。
企業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保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真實的,而且能夠持續一段時間。從廣度確定自己的目標,從深度明了自己的底線,然后堅定地執行,企業才能夠得到更多的發展。這是戰略上的選擇。
未來的細分市場的競爭已經不在原來維度,而是面臨著企業商業模式和技術創新耦合所產生的細分市場的機會。比如新的公路車市場。去年高德發布了2018年中國城市出行半徑,35公里基本上是出行半徑的一個節點,可以判定未來的公路車和新能源的結合將出現雙80的特征。
真心感謝過去這么多年大家對于慧眼的關注、支持以及厚愛。行業卓越成長,慧眼專業護航,在未來領域在客車行業我們與大家持續同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