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蹤熱點 深度報道 ]
智能網聯篇
尹同躍
強化產業融合,突破車載芯片技術瓶頸
奇瑞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
車載芯片是近期困擾汽車產業的難題,也是尹同躍今年議案關注的重點之一。奇瑞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提出了《通過強化產業生態融合,以突破車載芯片“卡脖子”技術》、《統籌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測試準入互認,加快推進C-V2X技術應用》、《加強法規政策支持,L3級以上自動駕駛在低速場景下率先運用》等共九項議案建議。
尹同躍建議:一、制定國產車載芯片技術路線發展綱要。明確車載芯片國產化率發展目標,加大芯片產業鏈建設、重點扶持及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二、成立芯片創新發展平臺。從標準、規范、人才、技術層面給予芯片行業、零部件行業與整車以支持;三、強化產業生態融合。在產業鏈生態上給予政策鼓勵以及資金支持,推動芯片生態與部件生態、整車生態融合發展。
陳虹
提高車規級芯片國產化率
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陳虹瞄準智能網聯自主創新,提出《關于提高車規級芯片國產化率,增強國內汽車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建議》。
陳虹建議:在消費級芯片企業的扶持政策基礎上,加大對車規級芯片行業的扶持力度,使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愿意用、敢于用、主動用”;出臺聚焦車規級芯片的扶持政策,包括各級研發和產線投資補貼、首臺套應用補貼等,降低企業投入和產品價格,并拉動保險企業設計產品責任險,對國產芯片在整車上的應用進行保障,降低整車、系統和芯片企業的應用風險;建議制定車規級芯片“兩步走”的頂層設計路線,實現車規級芯片企業從外部到內部的動力轉換。
第一步由主機廠和系統供應商共同推動,扶持重點芯片企業,幫助芯片企業首先解決技術門檻較低的車規級芯片國產化問題,提升其車規級國產化體系能力;第二步主要由芯片供應商推動,形成芯片供應商內生動力機制,解決技術門檻高的車規級芯片國產化問題。建議針對具體高技術門檻芯片,推動設立整車、系統、芯片的重大聯合攻關專項項目,由政府、企業分攤研發資金,共享專利,占領未來行業制高點。成立重大聯合攻關專項項目,集中力量支持技術路線明確但技術儲備薄弱、應用前景廣泛但前期投入巨大的項目,由政府或頭部企業牽頭需求端和供給端,分攤研發資金、共享專利,構建需求驅動的協同創新鏈。
周福庚
加快推動智能駕駛汽車發展、建立新能源車安全評定
江汽集團高級工程師
周福庚就智能駕駛技術、新能源汽車行業安全問題、基礎設施問題以及碳排放問題提出四項建議。
其中“加快推動智能駕駛汽車發展”的建議從技術創新平臺、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標準及政策法規等方面入手,提供了系統解決方案;“建立新能源汽車熱失控安全等級評定機制及獎勵政策”的建議通過機制去打造更加安全的行業生態;“優化居民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為民生方案的解決提供了思路;“加快開展汽車產業碳達峰和碳中和系統研究工作并適時引入碳交易”的建議可為碳中和的實現扎下牢固的基礎。
方運舟
攻克智能汽車操作系統
合眾新能源創始人兼董事長
方運舟提出攻克智能汽車安全實施車控操作系統技術難題的建議。
方運舟認為,汽車操作系統作為管理計算機硬件與軟件資源的計算機程序,是連接軟件與硬件的中間層,決定了系統的效率與穩定性和安全性,它是重構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鏈和技術鏈的基礎,甚至左右了整個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我國要從汽車大國變成汽車強國,這是必須掌握的關鍵技術;在智能網聯汽車全產業鏈上有不少關鍵技術很大程度會影響到我國汽車產業的供應鏈安全。
方運舟建議:集中力量攻克智能汽車安全實時車控操作系統技術難題,提議成立“國家隊”,制定中國汽車操作系統的發展綱領和行業標準,鼓勵和引導中國汽車操作系統的發展,合力攻克這個涉及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技術,避免被人卡脖子的情況出現。
李彥宏
加快自動駕駛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
百度CEO
李彥宏提交5份提案,涉及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智慧養老進社區、互聯網平臺數據開放共享、人工智能教育體系建設、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教育等。
李彥宏表示,交通是群眾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之一,也是控制碳排放的重要領域。大力發展低碳交通,利用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加快自動駕駛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讓老百姓出行更加綠色便捷,實現碳達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協調統一。
李彥宏建議:國家層面應進一步加大政策創新力度,為自動駕駛規模化商用開辟合法路徑;建立由各級政府、產業界和學術界共同參與的自動駕駛規模化商用推進機制;加速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進程,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技術,構建低碳、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統;鼓勵企業加大自動駕駛汽車及關鍵軟硬件的研發創新,促進自動駕駛汽車普及。
周鴻祎
把網絡安全系統列為智能汽車“標配”
360集團創始人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蓬勃發展和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智能網聯汽車就像是一臺四個輪子上的“大手機”,集成了大量的攝像頭、雷達、測速儀、導航儀等各類傳感器,由此導致過去智能終端存在的遠程控制、數據竊取、信息欺騙等安全問題已經陸續出現在智能汽車上,這些問題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
周鴻祎建議:將智能汽車的聯網安全防護體系納入車輛生產、銷售和服務體系中,并逐步形成強制性要求,像汽車安全帶一樣,列為汽車安全的標配。此外,汽車行業應加大網絡安全投入,以安全大腦為核心,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大數據平臺、安全智能分析平臺、應急響應平臺等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形成智能網聯汽車安全能力體系;推進智能汽車聯網安全測試成為新的、常規的“汽車碰撞測試”,甚至適時建立強制測試;定期開展實戰攻防演練和能力評估,不斷檢驗和提升車企相關行業安全防護、應急處置和指揮調度能力;加強智能汽車在使用過程中數據采集的監管,禁止采集用戶不知情數據,禁止過度采集超出滿足智能汽車功能的地理環境數據;制定智能網聯汽車采集用戶數據和地理環境數據的標準規范,并加強這些數據的出境監管;按照國家相關數據安全法規和條例,細化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數據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