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蹤熱點 深度報道 ]
2020年“打工人”一詞突然在年輕人當中爆火,提起打工人的“無奈、不自由”,很多人表示深有同感,相信不少正在打工的你我也曾被這樣提問過:“累嗎?累就對了,累才是打工人該有的生活。”但是就像雷霆過后總有彩虹,丟了小龍總能搶到buff,來自成都的卡友楊延超就用他的親身經歷向這個世界吶喊:“生活的主動權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與其做別人的打工人,不如做自己人生的奮斗者!”
孑然一身入貨運,手握遠程奔明天
初見楊延超只覺得他是一個友好和善的年輕人,在他的臉上總是帶著讓人不自覺親近的笑容,但就是這個其貌不揚的川漢子,卻做出了讓很多人驚訝的事。“在我們成都很多人都是租車來跑貨運的,像我這樣自己買車的還是比較少的。”
在成都這座充滿了安逸氣息的城市,楊師傅沒有選擇慢節奏的生活。“說實話,我買車來跑運輸還是有很多人不理解的,畢竟租車更方便些,初期投入也少。但是我覺得買車能多賺點吧,而且買車也能激勵自己,讓自己時刻都有奮斗的理由。”從提車到現在已是兩月有余,通過兩個月的使用楊師傅更加堅定了自己當初的決定。
“我以前也是租車跑,而且時間也不短了,后來我一想:現在成都的很多租車公司已經很少有新車了,與其花一樣的錢去租用舊車,我何必不自己買輛車。”楊師傅是個說干就干的性格,思及此處便也不再猶豫。“現在我買的遠程E200,每天開著新車覺得每天都充滿了干勁。我以前跑車積累了不少貨源,所以自從我提車到現在基本沒停過,同樣是一份累,但為自己工作感覺就是不一樣。現在我提車差不多兩個月左右吧,已經跑了6000多公里,這對于主要從事市內運輸的我來說可不算是小數目了。”
遠程實力得認可,創業選它準沒錯
對于未來的貨運生涯,楊師傅充滿了期待。“我以前租車時候就是用的遠程輕卡,和別的車比起來它的優勢很明顯。”對于自己的新車,楊師傅像是一個夸耀自己孩子的父親一般。
“因為我主要是給各大商超送貨,所以下地庫是我們時常要面對的。我的遠程E200整車高度不超過三米,面對成都地區的地庫是完全沒問題的。說實話,在買車以前我還擔心車子低貨廂容積也一定不大,但是這款車采用了更低的貨臺設計,這不僅保證了整車的貨廂容積,還讓裝卸過程更加輕松。”說到這里楊師傅忍不住露出了笑容,而后開口:“現在我去拉貨裝卸工都喜歡給我干活,用他們的原話就是‘還是你這車好裝,不用舉那么高,良心設計。’”
卡車作為賺錢的工具,用戶怎樣選擇有很多理由。“前幾天我朋友也想買車,讓我陪他去4S店試車,當時他也想入手我現在這款。”說起朋友想入手自己同款的遠程輕卡,楊師傅有些“與有榮焉”之感。“咱們自己的眼光被別人認可也是一件很值得開心的事,聽說他也想買這款車,我直接把車子開回家給他看,還帶著他實際運營了一天。”說起這段經歷,楊師傅話有些多了起來。
“咱們用新能源的最怕啥?無非就是個續航問題。現在我的車子實際續航能到300公里左右,成都周圍的城市基本都能往返。我可以在市里跑一天,也能拉著貨去樂山走一趟,不忙時候還能看看樂山大佛。”除了對續航上的認可,楊師傅對于遠程的充電速度也是贊不絕口。“遠程的車充電速度一向很快,基本不到一小時就能到百分之八九十,現在我自己的車也愛惜著跑,在成本更低的情況下一個月弄兩萬塊多完全不是問題。不忙的時候吃吃火鍋,跟朋友一起釣釣魚,生活該奮斗奮斗,該安逸安逸。”
一個城市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離不開如楊師傅這樣的物流人,正是有他們勤勤懇懇的運輸才讓這座城市“活”了起來。談及以后,楊師傅只說了一句話:“以前我只是個打工的,現在有車了,我要做自己的老板!”